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
编号:40964
怎样正确使用抗生素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24日 医药卫生报 2022.12.24
     □刘会超

    我们日常熟知的抗生素,其实是抗菌药物中的一类。根据来源,抗菌药物分为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两大类。

    健康的人体是一个微生物平衡的环境,当外界致病菌侵袭或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时,平衡被打破,就出现了细菌感染的情况。这时抗生素就是对抗细菌的有力武器,通过有针对性杀灭致病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平衡状态。抗生素是个大家族,分为几大类,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尤其是儿科诊室,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其一是主动要求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认为抗生素是治疗发热、咳嗽的特效药。其二是拒绝使用抗生素,认为抗生素不良反应大。事实上,抗生素既不是万能药,也绝非是洪水猛兽。抗生素对特定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无效。上呼吸道感染等通常由病毒引发的疾病,抗生素并没有治疗效果。若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则需要尽快明确病原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医生诊断明确,确实需要应用抗生素时,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是保障疗效的关键。而在使用中,往往存在如下误区。误区一,抗生素越贵越好,越新越好。从药理方面,不同品种的抗生素的抗菌谱所针对的菌种不同。因此,即便是相同的感染性疾病,针对不同的致病菌也可能需要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药代动力学方面,不同抗菌药物的代谢途径不同,这就决定了抗生素在不同的人体部位中浓度不同,特定部位的感染需要选择有效浓度的抗生素来治疗。在如何选择正确的抗生素方面,建议严格遵医嘱。误区二,感染时输液效果更好。静脉给药在挽救危重状态或者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输液属于有创操作,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入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因此,用药过程中要求能口服时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则不采用输液。误区三,频繁更换药物品种,或随意停药。当疗效不佳时首先需要考虑药物剂量是否需要调整等,可遵医嘱通过优化给药方案来改善疗效。针对不同的感染,需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当病情出现好转时不得随意停药;否则,可能会引起病情反复,而且增加了细菌耐药的发生概率。总体来说,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医嘱选择适宜的品种,服用适宜的剂量,足疗程用药,保障疗效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是药三分毒”,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类,过敏反应是其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用药前需要确保无过敏史或皮试合格。另外,头孢类等抗生素用药时须警惕“双硫仑反应”,也就是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7天内避免饮酒或进食含有酒精的食品和药品。

    耐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涉及医疗卫生、农林畜牧等方面,而一种新药的研发有时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终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可怕境地,不难想象人类将面临怎样的灾难。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认识,让我们共同携手,延缓细菌耐药的发生。

    (作者供职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