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94367
你有没有过情绪失控的时候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7期
     情绪一上来,小事变大事

    前段时间,网上两则视频新闻传得很广。

    一是在陕西宝鸡一家火锅店里,一个4岁的孩子进店时,掀起的塑料门帘碰到了一名坐在门边就餐的孕妇身上。男童后来跑出门时,这名孕妇伸脚将男孩绊倒,男孩侧身倒地,头磕在地上。

    二是在四川遂宁一辆公交车上,一个7岁的孩子抬腿踢了一名年轻男子,该男子站起来冲上前,抓住孩子摔到地上,并朝孩子头部连踩3脚。

    还有一则新闻传播度没这么高,但同样令人细思极恐:2016年3月,浙江桐庐一居民小区内,一名女子坠楼身亡。报警人是死者丈夫,他说,他们夫妻经常吵架,当天也是因为一些琐事吵了起来,没想到老婆会一气之下跳楼自杀。警方初步勘查,现场好像没有疑点。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事有蹊跷,最后发现女子是被人推下去的。在证据面前,死者丈夫承认,当天他在阳台上抽烟,被妻子说了几句,他一怒之下,抱起妻子就从阳台上扔了下去。半个身子翻出窗外的妻子双手使劲抓住栏杆,是他硬把妻子的手掰开的……

    “如果我冷静一下,这时(妻子抓着栏杆时)也许还能挽救!”被警方识破伪装以后,死者的丈夫这样说。他说自己当时是气疯了。

    而那个在公交车上把7岁孩子过肩摔到地上,又踹上几脚的男子事后看了自己打人的视频,说被自己的行为吓到了:“我好好地反省了自己的行为,觉得没有处理好情绪。”

    要说情绪失控,你我皆有可能

    都说冲动是魔鬼,不仅因为冲动害人害己,也因为在管不住情绪的时候,自己完全没有想过后果,以及这个后果自己能不能承担。不动声色地抬腿绊倒4岁孩子的时候,把7岁孩子摔倒在地,对其头部还要踹上几脚的时候,把妻子的手掰开的时候,他们肯定不知道自己会被“人肉”,会被刑拘,会被全国人民痛责。

    冲动的那一刻,他们显然都没有做好承担责任和后果的思想准备(否则也就不叫冲动了)。所以事发后,他们有的溜了,有的吓呆了,有的自作聪明伪装了现场,并努力欺骗自己:老婆是自己跳下去的,说到后来,连他自己都愿意相信了。

    而无论是在键盘前批评“熊孩子”,还是痛骂“熊大人”的,都不妨看看这组数据:

    2018年4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2%的受访者有过情绪失控的经历,78.2%的受访者坦言这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包括工作学习效率降低(56.2%),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减弱(48.4%),与人沟通无果甚至引发了冲突(47.3%),头痛、失眠、身体变差(39.6%),情绪越来越糟糕(38.9%),性格孤僻(26.4%)等。

    受访者中,男性、女性的比例约各占一半,以“90后”和“80后”为主。

    做到不迁怒,其实不容易

    87.2%的比例可不低,它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有过管不住情绪的时候。这种负面情绪因为存在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一旦爆发,很可能没有特定的对象,也不知道破坏性到底有多大。公交车上摔孩子的青年事后解释说,他当天因为工作不顺心,本想好好静静,结果看到那个动个不停的孩子,自己劝了几句没用,火就上来了。

    孔子把不迁怒当成一个优秀品质,我以前看到也觉得有点小题大作。可如今看了这些案例和数字,才知道对大多数情绪管控能力欠佳的人来说,不迁怒是极高的行为标准。

    工作、学习遇到挫折,同事、同学关系处理得不好,都是极易引发情绪失控的导火线。

    很长一段时间,10岁的小盛跟班上的小胖老是闹矛盾。小盛说,小胖很调皮,喜欢跟同学打打闹闹。小胖自己可能觉得没什么,可小盛真的很受困扰。终于有一天,两人为了一点小事在教室里打了起来。个子瘦小的小盛那天也不知怎么了,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跑去老师那里报告情况的同学是这样描述的:“小盛发疯了!”

    那次打架很快被老师阻止了,可双方的脸上、手上已经各有一些淤青和红印。事后小盛说,以后再也不想打架了,一是打不过,二是没意思,而且,他已经不讨厌小胖了。

    孩子会管不住情绪,做父母的也一样。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安欣觉得,这说的就是她和她的孩子。孩子从小到大,她不常发火,直到监督孩子写作业。随着孩子的课业增多,而孩子磨磨蹭蹭的习惯又不改,于是,安欣发怒甚至暴怒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等发作完了,看着被她骂得呆头呆脑的孩子,她又心疼又后悔,暗暗发誓再也不用这种愚蠢的方式教育孩子。可下回看到孩子乱七八糟的作业,还有那无所谓的态度,她又会掉进自己坏情绪的坑里。

    压抑情绪,同样有害

    情绪失控不只表现为对外发作,闹得天怒人怨。有时候,它也会默默压在心里,以另一种方式“发作”,同样伤人害己。

    阿辉以前经历过几次不太成功的投资创业。这次,他跟朋友又看准了一个项目,经过反复商量,终于决定再试一次。说是“试”,其实他还是很有信心的。可钱一投下去,事情一铺开,他就发现情况跟之前预想的大不相同:需要投入的钱比预想的要多得多,而收益却远没有预想的丰厚。如此一来,只能亏损。他们也知道,创业之初肯定不容易,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要持续多久,阿辉心里没底。是咬牙撑着,还是果断止损?阿辉非常纠结。这事他不忍跟父母说,因为这次投资的钱有一半以上是向父母借来的,如果父母知道投资不顺,只怕会急坏了。他也不敢跟妻子说,一是怕她着急,二是怕她唠叨。

    那段时间,阿辉情绪低落,有时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办公室里,一坐一整天,不想跟任何人讲话。慢慢地,身体上的不适也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他上医院看病去了。熟悉的医生听了他的病情介绍,给他开了药。他拿完药,顺手把药方揣兜里之前,瞄了一眼药方,竟看到“抑郁症”三个字。

    阿辉平时爱看书学习,对这三个字背后的含义有所了解。他突然醒悟,原来他任由自己沉浸在压抑的情绪中已经太久了。他打定主意,跟朋友好好合计一下,调整思路,再给新的尝试设一个边界。

    管理情绪,分四步走

    被负面情绪困扰的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来排解呢?是运动、听音乐,还是找亲友倾诉?这些都是比较常规的办法,大多时候也的确管用。

    但也有人面对自己的情绪失控,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而只是任其发展,这些人会对自己说:“忍一忍,都会过去的。”

    认识到自己有负面情绪,并且会想办法排解,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调解。比较麻烦的是根本没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正在积累,遇事就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不愿担责的人更容易生气,也更容易迁怒。

    如何管理情绪,专家建议可以分四步走:觉察、接纳、了解和行动。“觉察”就是觉察是否有不良症状出现,如情绪、行为上的变化;“接纳”就是接受自己的不足及负面情绪的存在,同时看到正面的意义;“了解”即分析不良情绪的来源;“行动”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了這四步,或者你努力地去做这四步的时候,负面情绪的压力其实就已经在减弱了。

    当然,如果发现实在无法自我调节,最好的途径是寻求专业的帮助。

    管理情绪是人生重要的一课,不一定会随着年纪增大而自然懂得,所以得从小一点一滴地学。“熊孩子”不学,长大可能就是个“熊大人”。另一方面,如果大人都不懂得管理情绪,任由自己的情绪发作,又怎么去教孩子呢?

    学习做一个遵守社会规则的人、一个懂得管理情绪的人,这个课程贯穿于每个人一生中的每时每刻。

    (摘自《浙中新报》2018年5月4日) (罗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