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24期
编号:12777977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患者80例,设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失效模式主题,并进行效应分析,统计实施HFMEA前后PICC风险的失效模式,并运用失效模式理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计算PRN值。 结果 实施HFMEA后PICC风险的失效模式中疼痛、局部血肿、导管打折、置管不成功、脱管、感染、导管移位以及导管堵塞的比例显著降低。根据PRN值,PICC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置管不成功,导管打折,脱管,局部血肿,导管移位,感染,疼痛,导管堵塞,其中血管破裂出血,损伤伴行动脉,损伤伴行神经和局部感染的风险可以忽略。 结论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针对风险过程进行质量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降低风险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24-22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 analysis in reduce risk of PICC. Methods To select 80 patients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