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25718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病理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5日 王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方法 对1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临床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T示脾实质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度变区,光镜下病变位于红髓内,界限清楚,相互融合成腔隙可形成彼此沟通成血管床,血管床囊性扩张,腔内岸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vimentin(+)、F8(+) 、SMA(+) 、CD31(+) 、CD68(+)、CD163(+)、 Lysozyme(+)、 S-100(-)、 CD34(-)、CK(-)、 Ki-67<5% 、D2-40(-)。 结论 LCA是一种罕见的脾血管源性肿瘤,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标记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结合文献报道,该肿瘤常伴发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对此类患者应密切随访,以除外肿瘤复发及转变恶性肿瘤的可能。

    [关键词]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R7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67-04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1991年由Falk等[1]首次提出并命名。仅发生于脾脏,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肿瘤来源于脾窦岸细胞,一般认为是良性,罕有恶性报道,即窦岸细胞血管肉瘤。至今文献报道少于100例,其中1/3病理伴有内脏恶性肿瘤[2]。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加之临床及病理医师尚缺乏对本病的认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