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8期
编号:13131800
708例结核患者住院期间肝损伤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周广俭
第1页

    参见附件。

     结核病的治疗需要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WHO推荐的标准短程化疗方案中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在肝损伤不良反应方面有协同效应[4]。临床医生对肝损伤的识别与及时处理不但关系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合理性,还关系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获得良好的成本利益等社会问题。因此,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中,医务人员要全面了解并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肝损伤,及时处理,使患者坚持完成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理可能是:(1)异烟肼在肝内通过N-乙酰转移酶作用与乙酰基结合成乙酰化异烟肼,随后在肝内被水解为毒性较强的乙酰肼,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3,5-6];(2)利福平经过P450的酶诱导剂代谢转化为一些毒性产物和干扰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及排泄,引起肝脏损害和(或)黄疸[2,5,7];(3)异烟肼在肝内分解成异烟酸和乙酰肼,乙酰肼与大分子物质以共价键结合引起肝损害,利福平对肝脏的毒性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利福平还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使游离胆红素增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PZA所致肝损害高于其他一线药物[5,7];(4)肝脏存在基础病如肝硬化时合成白蛋白能力降低,使药品与白蛋白的结合量减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