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3期
编号:13146546
急性脑血管病单元管理对肢体康复的效果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刘丹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单元规范管理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管理(照料者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单元规范管理组(以下简称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在急性病情稳定后康复治疗,1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肢体肌力、运动技能(61.28±22.47)明显高于对照组(45.79±2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料者对患者管理能力、患者肢体自我康复管理能力,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元规范管理介入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瘫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单元规范管理;肢体康复;照料者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3-79-03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由于其发病损伤了有关中枢神经,可引起偏瘫、失语,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症状,致残率高达62.6%~70%。最新资料表明,在我国疾病谱中,脑血管病已跃居第二位,脑血管病后几天或几个月里,部分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会有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但大约75%的患者会遗留有偏瘫、失语、认知、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患者的生活能力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有效地进行规范的单元管理治疗[1]。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对脑血管病认识的快速进展,目前对急性、危重型脑血管病患者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神经危重症专业护理的发展。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单元管理是解决高致残率的重要手段。我院自2010年起开展急性脑血管病规范单元管理,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入院的12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参加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障碍(2010年3月1日~2011年3月1日)的住院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