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5期
编号:13156010
无创正压通气与常规吸氧治疗重症COPD急性发作期的对比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李世闻 孙建新 陈亚宽 郭汉强 张海清
第1页

    参见附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78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48例,女30例,患者年龄58~90岁,平均7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无消化道大出血,近期接受过气管等手术,无头颈部创伤等影响对比的因素。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并根据治疗疗效积极调整用药情况。

    1.2.1 实验组 患者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法,呼吸机选择美国康伟公司出产的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方式为:(1)将面罩覆盖于患者口鼻处,将通气模式调为,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2)支持通气压力从8~12 cm H2O逐渐调整至12~20 cm H2O,呼气末正压调整为2~6 cm H2O。(3)机械通气频率调整为12~16 次/min,每日进行2次通气治疗,每次通气治疗时间为4 h。(4)患者吸入氧浓度设置为40%~50%左右。

    1.2.2 对照组 患者选择常规吸氧治疗,常规治疗方案为利用鼻导管将患者于呼吸机连接,给予患者3 L/min的氧气。

    1.3 疗效评价[3]

    在进行机械通气对比前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血气分析内容包括: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分别测量患者在治疗4 h、24 h、72 h、5 d后的血气浓度,对其进行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对比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 h、24 h、72 h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治疗组PH值持续改善,但对照组pH值在4~24 h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呈现PaO2升高,PaCO2下降的变化趋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