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5期
编号:13156301
聚焦临床研究,引领神经科学新风向(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5期
     以国内进行的调查研究来看,现在国际上已累计完成了几千例机械取栓手术,我国每年开展300~400例。我院即将牵头在国内进行机械取栓的多中心研究,以掌握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我们认为,目前从个体化病例来看,机械取栓是有效的,远期情况尚不清楚。机械取栓的技术可能很有前景,也可能经过若干年研究后发现疗效比不上内科治疗,因此,对患者的随诊很有必要。但目前我国只有几个大的临床卒中中心设有专门的随访人员,比如天坛医院的卒中中心会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调整治疗药物,并据此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重建,需把控三要素】

    全军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

    从急性脑梗死研究的历史来看,1946年由Mcfarlane和Pilling从人尿中提取尿激酶,1958年溶栓治疗应用于脑梗死治疗,这是一次治疗上的革命。我们意识到,急性脑梗死是急性的脑供血动脉闭塞造成的缺血,针对动脉的闭塞研究药性学进行治疗。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NINDS研究首次证实,对发病3小时内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血栓溶解疗法有效,这是在尿激酶的基础上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