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期
编号:13173265
急诊创伤性截肢患者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张鸿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性截肢患者心理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 方法 总结43例急诊创伤性截肢患者心理护理经验,并提出相应的康复指导意见。 结果 干预后患者担心劳动能力、经济压力、家庭和睦和外表容貌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 结论 对急诊截肢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是减少患者术后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所必须,而且早期的康复护理更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急诊;创伤性截肢;心理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2-138-02

    根据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要求,对于截肢患者在积极配合抢救急诊需截肢患者生命的同时,辅以必要的术前心理疏导,术后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在减轻患者身体病痛的同时也恢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1]。本研究主要针对急诊外伤性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进行必要的术后康复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外伤后急诊截肢患者43例,其中男36例,女7例;年龄23~64岁,平均(34.3±5.3)岁,致伤原因:车祸33例,摔伤4例,碾压伤6例,受伤时昏迷者11例,术前知道截肢必要性并自我签署同意书者32例,清醒患者在患者入院后,昏迷患者在患者苏醒后即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变化情况。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加强人文关怀,促进融入社会 截肢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外貌有极大损伤,从此步入残疾人的行列[2],所以护理上加强人文关怀,有效促进患者尽快融入社会十分重要。笔者总结,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出现的情绪变化甚至过激行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