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19期
编号:13176883
肝性脊髓病1例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9期
     入院后予低蛋白饮食,恩替卡韦抗病毒,促肝细胞生长素促使肝细胞再生,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新霉素、乳果糖减少肠道氨吸收,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支链氨基酸调节氨基酸平衡,谷氨酸降氨,普萘洛尔降低门脉压,螺内酯、速尿利尿,大量维生素B、C促进神经再生及辅酶A、肌苷、复方凡参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腹腔积液消退,血氨正常,同时兴奋多语减轻,扑翼样震颤消失,双下肢僵硬、疼痛明显减轻,双腿可分开,但仍无法行走。考虑内科治疗无法逆转肝性脊髓病预后,建议转入上级医院行肝脏移植治疗。

    2?讨论

    HM是由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及其以下脊髓侧索对称性脱髓鞘病变,偶伴轴索丢失[1],主要以隐性起病、逐步进展的双下肢痉挛性截瘫、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升高为临床特征,通常不伴有感觉异常和括约肌功能障碍[2]。多见于肝硬化,偶见于肝细胞癌、急慢性肝炎、慢性间质性肝炎、重症肝炎、先天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脂肪肝及肝豆状核变性等。其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手术、血管造影、自发性门腔分流有关[3]。本病发病年龄一般为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90%报道病患为男性[3]),发病率为0.25%~0.27%,占肝病的2%~4%,以晚期肝硬化伴门体分流者或并发反复肝昏迷的患者为多见[4]。

    研究表明,大部分HM患者有高氨血症,反复发生HE后出现HM[5]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