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18期
编号:13177037
一个人的“保胆”行动(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8期
     倔强教授挑战金标准

    75岁的张宝善教授最近几年一直在为两个字奔波——保胆。

    何谓保胆?又为何保胆?传统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

    主要是手术切除胆囊,这是大多数外科医生的共识和律条。

    为什么要切除胆囊?多数外科医生也答不上来,就知道这是临床中一贯坚持的做法。

    其实这个做法要追溯到古老的温床学说。

    120多年前,德国医生卡尔·郎恩布赫(cal·Langenbuch)提出了“温床学说”——“胆囊应该切除,不仅因为它含有结石,而且还因它能长结石。”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必须实行胆囊切除,去除温床,杜绝复发。这一理论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仔细分析,发现其致命的弱点是根本没提到胆囊功能的重要性。郎恩布赫胆囊结石治疗原则的成立,影响了全球外科领域的几代人,形成了一种不再追问为什么要切胆囊的习惯性思维,导致了今日“切胆没商量”的局面。

    冷静分析,这种错误理论的产生,与当时落后的科技水平有关。当时内镜还未被临床使用,在没有内镜直观监督下保胆造瘘取石方法有如“盲人取石”,不可能完全取净,造成了大量结石残留,无疑虚报和夸大了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率。当时有不少学者反对切除胆囊的极端做法,但复发率降不下来,反驳无力。加之对胆囊良性疾病,从早期的开放式胆囊切除手术到近年的腹腔镜外科手术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