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3179642
温病学发展现状与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0期
     3?温病学实验造模研究

    熊启逵等[9]以适当数量的大肠杆菌经兔耳静脉注入,复制出急性和暴发性败血症温病动物模型,观察动模的发病经过、证候表现都有卫气营血的特点及连贯性,症状以恶寒,发热,渴饮,神志改变,斑疹出血为主,与人类大肠杆菌暴发性败血性温病患者基本相似,为以温病理论为指导的实验研究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张剑勇等[10]采用肺炎双球菌用气管内接种法造兔温病邪热壅肺证的动物模型,并观察了麻杏石甘汤的治疗效应,结果表明动模出现的发热,气喘,鼻煽等症状基本符合邪热壅肺证的辨证要点。陈扬荣等[11]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造家兔气分证模型,并用白虎汤治疗,结果表明白虎汤对该模型有明显的退热作用,与临床一致。王新华等[12]采用复合因素进行温病症候动模的复制,即模拟湿热气候环境、过食肥甘、内毒素感染几种综合因素造模,结果兔动模表现出发热,纳呆,少饮,大便软或溏泄,嗜睡懒动,舌苔白而湿润等与温病湿热证符合,用中药清热化湿方剂治疗观察,中药治疗组在退热、症状体征改善,病理变化改变及内毒素清除等方面均比模型组为优,其造模方法接近于实际,为研究湿热证的实验提供了方法与思路。佟丽等[13]用多因素造温病湿热大鼠模型观察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在多因素作用下导致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比较符合临床湿热病的特征。吴仕九等[14]以中医温病经典理论为指导在五种因素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