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2013
编号:13479563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样本,纳入标准:(1)患者已年满16岁,可以清晰地表述自身的症状;(2)患者均为初次发生分泌性中耳炎;(3)对临床相关指标配合度较高的患者[7]。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迹象;(2)患者患有鼻咽部肿瘤,或头颈部以上接受过放疗;(3)患者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患者患有鼻窦炎、鼻息肉等需要接受长期治疗。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相关知情文书,自愿参与本项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的比例为51∶49;年龄18~46岁,平均(30.15±2.23)岁。治疗组男、女患者的比例52∶48;年龄17~48岁,平均(20.56±2.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传统导管吹张法,首先予以鼻腔收缩、用于卡因予以患者表面麻醉时长控制在3~5 min。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咽鼓管导管沿着患者的鼻底缓慢伸入鼻咽部,将导管口向患者旋转90°,进入咽鼓管口。利用橡皮球向导管内适当的鼓气加压,最后注入糜蛋白酶4 000 U混合液和地塞米松,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周。

    予以治疗组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