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21期
编号:13416881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在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1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内完成康复训练。纳入标准: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诊治指南。排除标准:(1)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昏迷;(2)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清除,上呼吸道梗阻;(3)不愿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存在无创通气禁忌证;(5)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6)肝肾功能异常;(7)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工作。男18例,女14例;年龄46~73岁,平均(59.51±4.37)岁;病程3~12年,平均(7.52±2.11)年;每年急性加重>2次23例,急性加重≤2次9例。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 患者佩戴无创通气鼻面罩(USA),与BiPAP无创通气机连接,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将踏车运动负荷控制约75%,运动状态下无供氧,采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心率、SaO2、PaO2等指标进行监测。运动2~4 min,负荷达标后,休息10 min,再次运动。康复训练周期为2个月,5 d/周,2 h/d。

    1.2.2 确定无创正压通气流程 操作人员应具备5年以上无创通气工作经验,采用1对1服务,主动与患者沟通,视情况提供鼻面罩。

    1.2.3 设置机械通气初始参数 分别把呼气期和吸气期气道正压设置为2~4 cm H2O和6~8 cm H2O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