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391784
非布司他片与别嘌呤醇片应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临床对比(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5期
     【摘要】 目的:探析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分别应用非布司他片与别嘌呤醇片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2-8月收治的90例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30例。其中甲组予以非布司他片40 mg治疗,乙组予以非布司他片80 mg治疗,丙组则予以别嘌呤醇片300 mg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s ICAM-1的改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 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8周后,甲组、乙组患者的血清s ICAM-1水平值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丙组;且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5/30),丙组的则为6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的治疗,予以患者非布司他片的治疗方式,且使用剂量维持在80 mg左右,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并改善其血清s ICAM-1水平值,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5.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5-0-03

    ICAM-1与s ICAM-1分别为细胞黏附因子1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二者表达机制相同[1],其中ICAM-1属临床激活炎性反应的重要因子,可帮助炎性细胞黏附介导,并有效促进炎性反应,而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则可通过血清s ICAM-1水平有效反映[2]。据近些年有关研究指出,高尿酸血症在某种程度中也属于炎性反应的一种。而别嘌呤醇在临床中属于常规的降尿酸药物,该药物不仅能降低尿酸,还可帮助患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3-4]。而非布司他片则为临床近几年所研发出的新型降尿酸类药物,其药效已得到了临床的肯定,但国内目前对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予以非布司他的治疗报道甚少[5]。对此,本文将收治的90例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分别予以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片的治疗方式,观察其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建议,现将方案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2-8月收治的90例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诊断标准,血清尿酸水平均超过480 μmol/L。排除标准:有重大肝肾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及哺乳期与妊娠期妇女。将其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30例。其中甲组男23例,女7例,年龄47~69岁,平均(53.74±4.17)岁;乙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4~71岁,平均(55.63±5.02)岁;丙组男25例,女5例,年龄49~70岁,平均(56.03±5.12)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已知晓并同意此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甲组患者予以非布司他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8)40 mg/次,1次/d;乙组患者予以非布司他片80 mg/次,1次/d;丙组患者则予以别嘌呤醇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68)300 mg/次,3次/d。4周为一个疗程,三组患者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检测患者血清s ICAM-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在治疗后4、8周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3 ml的静脉血,其取1 200 g待离心5 min后将血清分离,置于零下80 ℃的环境中保存。

    疗效判定:若患者经检测后血尿酸及尿酸均恢复正常视为显效;若患者经检测后血尿酸明显降低,尿酸无明显变化视为有效;若患者经检测后血尿酸及尿酸均无显著改善则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5/30),丙组的则为60.0%(18/3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s ICAM-1水平改善情况对比

    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 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8周后甲组、乙组患者的血清s ICAM-1水平值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丙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高尿酸血症的病发率不断上升,该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逐步成为临床所热议的研究对象,且大多研究报道均指出,心血管疾病与高尿酸血症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高尿酸血症也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6-7]。高尿酸可促进活性氧簇的生成,并抑制住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导致炎性反应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在为高尿酸血症治疗的同时,改善炎性反应已成为临床重点的追求方向[8]。别嘌呤醇属于临床降尿酸治疗的常规药物,已被临床证实对改善机体内皮功能有着显著效果。而非布司他片则属于临床近几年新型研发出的降尿酸药物,由于其具有比别嘌呤醇更显著的降尿酸效果,而在临床备受关注,但该药物作为降低机体内炎性反应的药物在国内鲜有报道。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 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8周后甲组、乙组患者的血清s ICAM-1水平值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丙组;且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5/30),丙組的则为6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予以非布司他片与别嘌呤醇的治疗方式,都可对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应用非布司他片的临床疗效则更为显著,同时对降低血清s ICAM-1水平值也更为明显[9-10]。s ICAM-1实为蛋白酶裂解所形成的免疫球蛋白,该物质具有增强血管内皮间黏附力与白细胞增殖的特点,因此会造成血管内皮出现损伤[11]。而通常情况下,血清s ICAM-1水平会持续出现细胞低水平的表现,则炎性细胞因子的存在也会导致s ICAM-1表达持续增强。炎性细胞的聚集与作用的发挥则依靠细胞间的黏附作用,相继对心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12]。因此,血管内皮出现损伤的标志就为s ICAM-1水平出现升高。非布司他的作用机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选择,阻碍了血清s ICAM-1的形成。使得患者炎症状态有所好转,并降低尿酸水平,不仅有效保护了血管内皮细胞,还确保其药效的正常发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的治疗方式,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s ICAM-1水平与尿酸水平,而应用非布司他则能更加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并保护其血管细胞功能,显著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http://www.100md.com(刘南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