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25期
编号:12950756
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在宫外孕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5期
     【摘要】 目的:探析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在宫外孕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疑似宫外孕女性,对其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宫外孕组29例、宫内妊娠组15例、宫内孕不全流产组14例,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并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声像图特征显示宫外孕患者以三线征为主,宫外孕组呈“三线征样”占79.31%,宫内妊娠组占6.67%,宫内孕不全流产组占7.14%,宫外孕组与宫内妊娠组、宫内孕不全流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孕组、宫内妊娠组与宫内孕不全流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07±2.24)mm、(15.34±4.32)mm、(13.73±4.62)mm,宫外孕组与宫内妊娠组、宫内孕不全流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正常宫内及自发流产患者相比显著要薄,且声像图主要表现为三线征,结合患者临床病史及hCG结果,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更好。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 测量; 宫外孕; 诊断鉴别; 应用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71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05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5.024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的部位着床,是临床妇产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占妊娠的0.5%~1.0%[1],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多普勒超声及经阴道超声的开展,使宫外孕的诊断率日趋增高,但不典型宫外孕与早早孕,尤其是未着床的早期妊娠能及时诊断或预测,对超声科医生及临床妇产科医生尤为重要[2-3]。为了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疑似宫外孕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超声测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疑似宫外孕的女性,对其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0~45岁,平均(33.6±5.7)岁,患者以停经、腹痛、伴或不伴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临床症状,其中宫外孕组29例,根据术后病理得到证实,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临床、超声表现及激素水平等得到证实;宫内妊娠组15例,根据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见到卵黄囊或胎芽等得到确诊;宫内孕不全流产组14例,根据患者流产后病理证实。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仪器采用SIEMENS ACUSON X300彩色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常规充盈膀胱,在耻骨联合上进行常规子宫纵横切面扫描,必要时经阴道超声,着重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宫腔内有无孕囊或假孕囊、附件区有无包块、肝肾间隙、肠间、盆腔、子宫直肠陷凹有无游离液性暗区,并测量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
, http://www.100md.com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子宫内膜形态比较

    超声声像图特征显示宫外孕患者以三线征为主,宫外孕组呈“三线征样”占79.31%,宫内妊娠组占6.67%,宫内孕不全流产组占7.14%,宫外孕组与宫内妊娠组、宫内孕不全流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三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宫外孕组、宫内妊娠组与宫内孕不全流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07±2.24)mm、(15.34±4.32)mm、(13.73±4.62)mm,宫外孕组与宫内妊娠组、宫内孕不全流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3 58例超声结果及特点分析

    经超声诊断的可疑宫外孕58例,其中宫外孕29例、宫内妊娠15例、宫内孕不全流产14例,所有受检患者均动态测量子宫内膜厚度,26例在附件区可见包块或类孕囊样回声确诊为宫外孕,其中10例合并盆腔积液及积血,另3例跟踪随诊复查,其中2例内膜无明显增厚,附件区检查出类孕囊样回声,1例内膜继续增厚,并在宫腔内可见细小孕囊回声。经复查8例内膜继续增厚达到18~20 mm,宫腔内可见孕囊,7例测量子宫内膜双层厚度约为14~16 mm,经随诊复查宫腔内可见孕囊。诊断性刮宫14例,可见少量绒毛组织,诊断为宫内孕不全流产。

    3 讨论

    3.1 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往对宫外孕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尿妊娠试验、诊断性刮宫及经后穹窿穿刺,但是少数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月经周期较长或是不规则,孕囊着床比较晚的宫内妊娠与早期未流产出血的宫外孕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和超声科医师最为头疼和纠结的,基于这一年来的诊断经验和对子宫内膜长期测量的对比得到临床证实并总结如下。对于子宫内膜双层厚度小于7~8 mm、宫腔内未见孕囊的停经腹痛患者,则要着重仔细观察双侧附件区的情况,必要时经阴道超声检查,尤其是卵巢旁不与卵巢相连的不规则包块或类孕囊样的回声,即使双附件区暂时未见明显包块或是腹盆腔也未见游离积液,也不能轻易诊断此患者不是宫外孕,而相反更要高度怀疑和考虑宫外孕的可能性,对于此类患者不能掉以轻心,追踪随诊复查尤为重要,要与患者沟通仔细解释,必要时留院观察。而对于子宫内膜双层厚度超过14 mm甚至达到18~20 mm,纵使宫内未见孕囊、双附件区暂未见明显包块、腹盆腔未见积液的患者,则宫内妊娠着床较晚的概率要明显增高,超声诊断医师不能轻易诊断宫外孕可能,对于附件区囊性包块尤其是卵巢小的黄体囊肿,很多临床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会误诊为附件区的假孕囊,要仔细鉴别假孕囊与卵巢黄体囊肿的区别,从更大程度上确保诊断的可靠性[4]。, http://www.100md.com(赵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