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22期
编号:12957056
护理干预对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索分析护理干预对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结果:佩戴固定矫治器1年后,观察组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7,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接受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正畸治疗; 牙釉质脱矿;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8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2.044
, http://www.100md.com
    正畸治疗是牙颌畸形矫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随着正畸治疗的普及应用,其弊端也逐渐浮现,大量临床事实证明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牙釉质脱矿现象。分析其原因,与佩戴牙齿矫正器造成牙面部位清洁受到影响密切相关,由于矫治器的引入会导致患者出现牙菌斑滞留,滞留的牙菌斑会逐渐糖化形成酸,打破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间的动态平衡,造成患者出现牙釉质脱矿现象。与此同时,矫正器会影响牙龈上菌斑的生存环境,使得菌斑数量增加,导致牙齿钙磷化减少,最终出现脱矿现象,这会在影响外形美观的基础上使口腔健康受到危害。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护理干预对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7~18岁,平均(13.8±2.0)岁,其中龋齿16例,牙颌畸形12例;对照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8~18岁,平均(14.0±2.1)岁,其中龋齿15例,牙颌畸形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由护理人员建立患者的资料卡,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之后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将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和一般健康知识告知患者,并且每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口腔卫生宣教和跟踪随访等[2]。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牙釉质脱矿与饮食、菌斑等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媒介强调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患者在进行固定矫治器的佩戴之前需要进行常规龈上洁治。(2)护理人员通过模型示范的方式教导患者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确保患者掌握合理的刷牙方法,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准备两把牙刷,包括普通保健牙刷和正畸专用牙刷,其中使用普通保健牙刷进行牙龈竖刷,依据上下内外的顺序清洁每个牙齿和牙面,采用正畸专用牙刷以2~3个牙齿为一组,顺着弓丝托槽进行横刷,重复10次,要求患者于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认真刷牙,时间≥3 min,由家属督促,并且采用含氟牙膏、含服漱口液。(3)向患者发放有关口腔健康的宣传手册,例如固定矫治器须知、口腔正畸知情书、如何正确清洁牙齿等,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阅读以加深印象。(4)告知患者定时来院进行复诊,每次复诊时依据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指导。(5)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电话跟踪随访,掌握患者的矫治器佩戴情况和是否遵照医嘱做好口腔卫生清洁,通过家属配合,敦促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牙釉质脱矿的诊断标准为经过清洗和吹干牙面处理之后,在牙科工作灯下可见牙颈部、托槽周围出现白垩色斑点,探针检查有粗糙感。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佩戴固定矫治器1年后,观察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为3.57%(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7,P<0.05)。

    3 讨论
, 百拇医药
    随着正畸治疗技术的发展成熟,口腔正畸治疗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口腔正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口腔面部美观、咀嚼功能、发音等。固定矫治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成为口腔正畸治疗的主要矫治器,但是针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由于矫治器和附件的存在,患者常常会出现牙釉质脱矿现象。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报道,在不进行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50%~60%[4-5]。

    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物质,是指牙冠外层钙化程度最高的白色半透明的坚硬组织。牙釉质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牙齿内部的牙本质和牙髓组织等,牙釉质的完好和光亮是人体牙齿健康状态的特征之一。正常人体口腔存在的牙釉质脱矿会与再矿化通过微弱的化学反应形成动态平衡(牙齿表现的钙离子流失和补充),以起到预防白垩斑形成的作用[5],也就是说,牙釉质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但是针对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由于患者需要佩戴牙齿固定矫正器,固定矫治器的引入会对牙面部位的清洁和牙釉质的自我清洁能力造成影响,例如出现牙菌斑滞留现象,滞留的牙菌斑会逐渐糖化形成酸,打破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间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矫正器会影响牙龈上菌斑的生存环境,使得菌斑数量增加,导致牙齿钙磷化减少,最终出现脱矿现象。牙釉质一旦出现严重的脱矿,单纯依赖唾液的再矿化并不能实现瓦全修复,可见预防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牙釉质脱矿现象对确保矫正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百拇医药(马春凤)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