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17期
编号:12861482
乳管镜定位下切除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7期
     2 结果

    2.1 镜下表现

    (1)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于主乳管和Ⅰ~Ⅱ级导管,可单发或呈单管多发及多管多发。多表现为白色、红色、淡黄色或红白相间实性肿物,呈桑椹状、熊猫脸状、樱桃状或椭圆形,突向管腔,或呈息肉样隆起,多带蒂,表面光滑,周围管壁光滑有弹性。(2)乳头状瘤病:乳头状瘤病形态与乳头状瘤相似,但主要发生在小导管和终末导管,镜下见病变在Ⅳ级乳管多个开口均有瘤体发生,可伴有末梢出血。(3)乳腺导管癌:多发生在主乳管和Ⅰ~Ⅱ级乳管内,沿管腔内壁纵向伸展,呈灰白色或淡红色不规则隆起,瘤体扁平,半球形,表面不光滑,常较乳头状瘤大,基底比较宽,无蒂,瘤体表面、基底或管壁周围有自发性出血或陈旧性出血,周围管壁不光滑、增粗、变厚、变硬,与肿瘤相连。

    2.2 乳管镜检查结果

    123例中乳管镜诊断为导管内癌8例(6.5%),乳管内乳头状瘤33例(26.8%),乳头状瘤病32例(26.0%),乳腺导管扩张及炎症35例(28.5%),镜下检查未见异常20例(16.3%)。

    2.3 手术活检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乳腺导管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头状瘤病30例。乳管镜检查与手术活检比较见表1。

    2.4 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与溢液性状的关系

    乳头溢液仅16.26%无明显异常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