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8期
编号:12766068
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选择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通过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CRP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沉恢复平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选择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相关指标,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羟氯喹; 白芍总苷; 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10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8.057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侵蚀性关节炎[1]。如果未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关节软骨破坏或骨质破坏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现象[2]。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主要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法,为了确定最佳药物治疗,本文主要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选择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进行治疗,最终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均显著缓解,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通过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观察组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3~77岁,平均(54.3±3.2)岁;病程为11个月~13年,平均(7.5±1.3)年;对照组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35~79岁,平均(54.5±3.3)岁;病程为12个月~13年,平均(7.6±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首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实施临床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选择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药物实施临床治疗,甲氨蝶呤7.5~20 mg/次,1次/周;羟氯喹200 mg/次,2次/d;白芍总苷2粒/次,3次/d[3-5]。对照组患者,选择单一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临床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观察,每个月对患者实施1次随访。针对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RP指标以及血沉恢复平均值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CRP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沉恢复平均值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沉恢复平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当前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效明确,分析由于诸多因素以及诸多机制共同参与最终导致患者患有此疾病,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对患者的诸多关节造成侵袭[6]。主要从患者的手足等小关节开始发病,表现出对称性的现象[7]。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软骨侵蚀及骨组织侵蚀,从而对各关节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功能丧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临床主要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8]。

    甲氨蝶呤作为一种抗叶酸类代谢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嘌呤合成都能够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选择甲氨蝶呤实施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晨僵时间、肿痛症状及血沉恢复等。羟氯喹作为一种抗疟疾病药物,能够显著阻碍抗原巨噬细胞的出现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此种药物表现出见效缓慢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患者在用药后2~3个月才能见到疗效。白芍作为我国传统中药,能够发挥扶正祛邪的效果。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选择白芍总苷进行治疗,有效抑制了患者体内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信号传导系统,有效发挥免疫调节效果[9]。

    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选择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及单用甲氨蝶呤的方法,完成1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CRP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沉恢复平均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将甲氨蝶呤、羟氯喹及白芍总苷三种药物联用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与此同时,三种药物联用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避免对患者的关节造成不利影响[10]。

    但是在选择三种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仍然可能表现出一定的不良反应。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肝损害及口腔炎等不良反应。应用羟氯喹治疗后,会导致患者出视网膜损害等系列症状。白芍总苷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在选择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在固定时间对患者实施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防止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选择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的方法治疗,最终获得了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首选价值。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视网膜等认真监测,防止出现并发症,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外,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早期治疗,有效改善疾病情况,控制疾病的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秀芝,王利民,黄晓晔,等.运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92-93.

    [2]陆洪品.中医内治外敷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49-50.

    [3]赖爱云,徐健,梁维,等.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32-33.

    [4]董瑞华,郑立新,张鲁阳,等.药物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35-36.

    [5]陈运转.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9-40.

    [6]康辉,邹峥.探讨外周血CD4+、CD8+T细胞CD69在小儿类风湿关节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30-132.

    [7]顾巧英.自我管理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74-75.

    [8]郭迪斌,谷晓晶,居艳娟,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白介素-17水平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5-17.

    [9]顾巧英.认知行为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106.

    [10]马新,付建斌.云克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71-72.

    (收稿日期:2015-11-08), 百拇医药(刘文斌 罗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