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8期
编号:12766040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性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2011年3月-2014年9月就诊的512例围绝经期妇女,其中绝经前210例,绝经后302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测定其中的FSH和E2,同时测定其BMD,分析FSH和E2与BMD的关系。结果:绝经前妇女年龄、FSH明显低于绝经后妇女,E2明显高于绝经后妇女(P<0.05),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颈、髋部、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BMD均明显低于绝经前(P<0.05),无论是绝经前妇女还是绝经后妇女,低骨量者的体质量及体质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绝经时间较正常骨量组明显延长,各部位BMD与妇女年龄、FSH呈负相关(P<0.05),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E2水平BMD呈正相关(P<0.05)。结论:E2和FSH的变化与BMD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且其变化较BMD改变要早,故对早期发现和预测骨量丢失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绝经后; 骨密度; 女性性激素

    中图分类号 R711.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01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8.009

    骨质疏松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对绝经妇女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研究表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卵泡刺激素(FSH)主要作用是调节骨量,而它所致的破骨细胞骨吸收与雌激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1]。本研究对512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血FSH和雌二醇(E2)水平测定,同时测定其骨密度(BMD),旨在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血清FSH和E2与BMD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2011年3月-2014年9月就诊的512例围绝经期妇女,年龄40~65岁,平均(52.2±3.3)岁。其中绝经前210例,绝经后302例。排除标准: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慢性肝肾疾病、慢性胃肠疾病、生长激素缺乏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受检前6个月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及服用性激素、类固醇激素、抗惊厥药、降钙素等。上述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采集所有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绝经前妇女于月经周期第2~3天采集),3000 r/min,离心30 min获得血清后置于-20 ℃冰箱内备用。血清FSH和E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MD采用美国GE公司的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测定部位腰椎正位、髋部及骨近端。骨折疏松诊断根据WHO的推荐诊断标准,即BMD低于同性别峰值骨量的2.5 SD以上。骨质正常是指BMD比同性别峰值估量降低不足1 SD;骨量减少是指BMD比同性别骨量降低1~2 SD。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低骨量组、正常骨量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FSH和E2与BMD间的关系采用Pera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绝经前后妇女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绝经前妇女年龄、FSH均明显低于绝经后,E2明显高于绝经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与绝经后妇女在体质量和体质指数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绝经后妇女不同骨骼部位BMD比较

    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颈、髋部、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BMD均明显低于绝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绝经后妇女中的正常骨量组和低骨量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无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妇女,低骨量者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绝经时间较正常骨量组明显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FSH、E2及绝经年龄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孕妇临床特征与各部位BMD的关系分析

    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部位BMD与妇女年龄呈负相关(r=-0.329,P=0.00)、与E2水平BMD呈正相关(r=0.418,P=0.00),与FSH呈负相关(r=-0.725,P=0.00),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527、0.492,P=0.00)。

    3 讨论

    性激素在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会降低对下丘脑-垂体轴刺激负反馈作用,致使垂体过量分泌FSH[2]。有研究证实,闭经妇女骨细胞丢失明显增加,其机制可能是高水平FSH影响骨代谢所致[3]。本研究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低骨量者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者,绝经时间长于正常骨量者,并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各部位BMD与体质量、E2呈正相关,而与FSH、绝经时间及年龄呈负相关。李觅琼等[4]研究报道,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量与BMD相关性较其他因素更密切,本研究亦有相似的结论,这些结果均说明年龄、体质量、E2、FSH均可影响BMD。而腰椎BMD可在早期提示女性骨量的改变。李玉琴等[5]研究报道,女性骨量在51岁后即开始明显降低,而骨骨颈、髋部则在56岁后开始明显降低。马俊岭等[6]研究表明,女性在40岁后的围绝经期,随着年龄增长,E2水平及骨量呈阶段性降低,且E2浓度降低出现的时间比BMD的改变早,其降低幅度也大于BMD的改变。尚金华[7]研究发现,绝经前女性E2水平从45岁开始明显降低,FSH则明显升高,而股骨颈和髋部BMD变化较小,仅有腰椎BMD在55岁后明显降低;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E2逐渐降低,FSH也呈降低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E2水平与女性各部位BMD变化呈正相关(P<0.05),说明雌激素降低的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大于雌激素正常者。而FSH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与BMD呈负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低骨量组高于正常骨量组,说明女性性激素与骨代谢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且性激素浓度改变的时间比BMD变化早,提示绝经期过渡早期骨密度开始显著降低,且随着年龄增长,BMD降低越来越明显。据此推测,通过早期监测性激素变化可预测BMD降低,再进行BMD检测,能在早期进行干预,减少骨量丢失,以减少绝经过渡期骨矿物质的消耗,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李景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