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30期
编号:12783685
老年手术中靶控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0期
     【摘要】 目的:总结老年手术中靶控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靶控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自临床用药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插管1 min与5 min后、手术前与插管5 min后,手术前、手术5 min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等平均值波动更小,更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认知能力恢复时间、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65%,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手术中使用靶控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显著,患者体征更稳定,清醒时间更短。

    【关键词】 老年手术; 瑞芬太尼; 麻醉;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03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0.017

    老年患者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脏器生理功能退化、病变,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应激反应,增加了心血管负担,影响最终手术效果[1]。因此,临床还应找出可应用于手术过程中的、适宜的麻醉药物,达到降低对患者不良刺激的目的[2]。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临床通过多次研究发现,靶控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对靶控瑞芬太尼全过程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2月-2015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需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6例作观察组,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60~81岁,平均(59.6±1.7)岁;另选取46例作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64~83岁,平均(65.2±1.3)岁。本次研究、调查的92例患者中26例伴有高血压,32例伴有糖尿病,34例伴有其他心肌类疾病。且排除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使用成瘾者;有精神类疾病者,不愿意参与本次临床研究者,无本次临床研究调查所用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水,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并在手术前30 min为患者肌内注射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10980025,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阿托品(国药准字H41021256,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 mg。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缓慢滴注复方氯化钠溶液(国药准字H1302036,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初始给药量定为4~7 ml/kg,1 h后按照3~5 ml/kg的剂量给药。此后在对不同小组给予不同药物麻醉。观察组麻醉药物包括:3.5 μg/ml靶控丙泊酚,0.05 mg/kg咪达唑仑,3 ng/ml靶控瑞芬太尼,0.15 mg/kg顺苯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2 min后,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将机械通气量控制在8~10 ml/kg,术中维持使用药物2.5 μg/ml靶控丙泊酚以及2.5 ng/ml靶控瑞芬太尼,本次临床研究使用的靶控输注装置为协奏曲麻醉工作站(费森尤斯Base Primea)。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所用的靶控瑞芬太尼替换药物3 μg芬太尼,后期麻醉维持同样替换用药,其他药物则不变。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测其血压、心率等数据值,若血压在术前血压值基础上下降30%,则需给予10 mg麻黄碱治疗;如心率下降至50次/min,则需给予0.5 mg阿托品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用药后严密监测患者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VAS评分、满意度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对用药后的麻醉效果进行镇静分级(Ramsay分级),并与患者苏醒后的镇痛情况相结合展开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高分,即患者手术期间剧烈疼痛[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均有血压波动现象,但插管1 min与5 min后、手术前与插管5 min后、手术前与手术5 min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等平均值波动更小,更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认知能力恢复时间、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认知能力恢复时间、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40例(86.95%)、较满意4例(8.69%)、不满意2例(4.34%),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30例(65.21%)、较满意6例(13.04%)、不满意10例(21.73%),满意率为 78.26%,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以及老年人自身机体功能的下降,脏器病变后,临床采用手术治疗疾病的数量不断上升[4]。但因大多数老年人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类疾病等,在手术气管插管时,老年患者会出现心率失常、心跳加速等现象,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若不正确使用麻醉药物,则可能会对患者健康带来影响,增加患者麻醉期风险[5]。因此,临床还应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与麻醉药物,加强患者血压、心率等的监测,提升抢救成功率,保证老年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6]。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将瑞芬太尼应用到临床手术麻醉中,并将其与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靶控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好,老年患者更易接受。, 百拇医药(陈金龙)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