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23
编号:13635160
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采用中药治疗的的临床疗效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3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79例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简单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9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片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心率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后各中医症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医症候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效果显著,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心率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患者中医症候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肾虚血瘀型; 老年高血压; 中药治疗;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03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3.017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近年来,我国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脑、肾、心等器官可产生严重影响。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疾病多给予降压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毒副作用较大,对机体水电解质代谢产生影响,且无法有效改善合并症情况。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不仅可平稳降压,同时有利于其他合并症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1]。为分析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7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分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79例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肾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2]。入选标准:治疗前1周未服用降压药物,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年龄超过55周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本组使用的药物过敏者,治疗期间需服用其他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产生影响的药物者。对179例患者采用简单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9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36例;年龄62~79岁,平均(74.6±2.5)岁;病程2~17年,平均(7.3±1.9)年。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61~77岁,平均(74.5±2.6)岁;病程为1~16年,平均(7.1±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片(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10 mg/次,3次/d,连续治疗1周后对患者血压情况进行观察,之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剂量维持在15 mg/次,3次/d,共治疗8周。

    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女贞子15 g,桑寄生20 g,黄芪10 g,淫羊藿15 g,丹参10 g,益母草15 g,牛膝15 g,钩藤15 g;水煎服用,1剂/d,分两次服用,100 ml/次,早晚饭后温服,共治疗8周[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心率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后各中医症候变化情况,如头晕、胸闷、头痛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1~3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症状,偶有发生;2分:中度症状,发生较频繁;3分:严重症状,持续存在[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情况对比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诱发老年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内皮功能障碍及血脂代谢异常等症状。血脂与血压分级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高血脂可在极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血管内皮为血管平滑肌及循环血液间的生理屏障,内皮细胞可分泌出NO、ET等因子,NO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进行介导舒张,ET可介导血管收缩,两者可互相影响和拮抗,使血管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组织灌流的稳定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极易造成NO及ET失衡,引起血管病变[5]。

    传统中医认为,老年人肾气虚弱、神经虚衰,导致水液代谢发生异常,常出现淤血、痰浊之症[6]。痰浊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可依附在血管壁,形成特异性的瘀滞,使得血液流通发生阻滞,血管压力不断增加,极易阻塞大脑网络,形成脑出血。临床实践证实,老年患者罹患肾虚血瘀型高血压后,除出现血压上升,同时可伴有夜寐不安、乏力、腰膝酸软等肾精不足之症;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痰多、胸闷、不食等痰瘀阻滞之症。本组研究中,入选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精不足症及痰瘀阻滞症,与学界的研究一致[7]。现代医学多认为,老年人因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壁硬化及血脂增高等现象,存在高凝的潜在状态,使得血管阻力变大,血压不断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以血钙增加、血沉加速、粘稠度上升为主要临床特点,这与传统中医老年人易出现“肾虚血瘀”症有共通之处[8]。临床上大量实践证实,中药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血脂及血压水平进行调节,有利于NO的升高及ET的降低,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改善,治疗符合老年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辩证特点,并符合现代药理学观点,可从多环节、多靶点上对老年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9]。, http://www.100md.com(张学曦)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