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376
艾灸对手足不温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3.2 艾灸有助于提高手足不温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本研究发现,手足不温症患者在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有明显下降,提示其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在艾灸过程中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慢慢产生热传导,患者感到舒适,大部分患者都有渐入睡眠的状态。舒适感可能与艾灸本身的温热效应减轻了患者局部冷涩痛感有关。Bulcao等[3]研究了皮肤温度与体温对人体热舒适程度的影响,认为人体热舒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皮肤温度。马惠敏等[4]研究发现艾灸后,在所观察的部位升温作用均较强,停灸后仍具有一定的升温现象,说明艾灸还具有一定的后效应。因此,艾灸疗法对于手足不温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主要与艾灸治疗时产生的温热效应及后效应有关,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从而改善睡眠。

    3.3 艾灸有助于缓解手足不温症患者的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在中医学被称为“郁证”。《灵枢·本神》篇曰“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素问·举痛论篇》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可见情志不调、忧愁思虑可致“气闭”、“气结”。中医认为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而手足不温症正是气血遇寒而凝的表现[5]。阳池穴,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该穴例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6]。涌泉穴为补肾良方,能促进身体阴阳气血交融,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艾灸刺激这些穴位,便可促进血液循环,畅通气血,疏解郁滞,平衡荷尔蒙分泌,在缓减手足不温症的同时调和情志,减轻抑郁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艾灸疗法对患者抑郁情绪有改善而对焦虑情绪却没有明显的减缓作用,因为焦虑与抑郁的关系比较复杂,目前国内外研究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因此,艾灸疗法究竟是否对焦虑情绪有影响,有待通过加大样本量、延长治疗时间等手段进一步深入研究。

    灸法是最古老的非药物疗法之一,也是现代绿色医疗手段的核心之一[7]。其操作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对手足不温症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睡眠和减轻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方华.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手足冰凉症3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7):601.

    [2]陈小英.四逆散加减治疗肝郁血滞型手足不温38例[J].光明中医,2013,28(5):942-943.

    [3] Bulcao C F,Frank S M,Raja S N.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core and skin temperatures to thermal comfort in humans[J].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2000,25(1/2):147-150.

    [4]马惠敏,白晓东,王淑友,等.电针和艾灸对局部组织温度及血流影响的联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8):558-562.

    [5]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27-328.

    [6]罗永芬,吴俊梅.针灸学基础[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442.

    [7]成惠娣,王宝玉,徐星星.灸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9):1585-1586.

    (编辑:金燕), 百拇医药(夏哲)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