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鼻咽喉异物及肿瘤 > 耳鼻咽喉肿瘤 > 鼻咽癌
编号:13659639
螺旋CT扫描诊断鼻咽癌的价值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9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诊断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5月4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诊患者,住院期间均行螺旋CT扫描检查,总结患者的CT扫描表现。结果:鼻咽部CT扫描可见不同程度黏膜增厚和软组织肿块,其中36例患者鼻咽腔缩小,咽隐窝消失或变小,15例患者表现咽鼓管开口闭塞或狭窄,中耳气体消失,17例患者增强扫描可见癌灶组织强化,且较肌肉强化显著,边缘更加清晰,颈部淋巴结转移愈加清晰。鼻咽壁外形改变41例,口咽腔受累3例,颈动脉鞘区受累11例,颅底受侵犯6例,颅内受侵犯2例,颈淋巴结肿大14例,肺转移4例,肝转移1例,腰椎转移2例。结果:T1期7例,T2期15例,T3期17例,T4期8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鼻咽癌部位、临近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鼻咽癌; 螺旋CT;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078-03
, http://www.100md.com
    鼻咽癌是五官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来自鼻咽黏膜上皮,多位于鼻咽部顶、侧壁,好发于40~60岁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常见临床症状是流鼻涕、鼻塞、鼻涕带血、听力低下等[1]。因鼻咽解剖位置较深,肿瘤原发部位不易早期发现,恶性程度高,早期无特异性表现,易发生转移,临床确诊大都是中晚期[2]。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后易复发,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至关重要。螺旋CT扫描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分辨软组织和骨质、经济实用等特点而成为鼻咽癌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准确定位肿瘤病灶位置,发现咽隐窝、骨质和咽后壁组织等病变,在鼻咽癌分期、放疗方案制定和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笔者回顾性分析4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螺旋CT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47例初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23~76岁,平均(49.86±19.24)岁,卡氏评分>70分。癌症病理类型:未分化型非角化型癌39例(82.98%),分化型非角化癌5例(10.64%),角化型鳞癌2例(4.26%),未分化癌1例(2.13%)。临床表现主要是回缩性涕血、耳鸣、听力降低、鼻塞、头痛、复视、颈部肿物和眼球活动受限等。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双排螺旋CT(Hispeed Dual)扫描检查,均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上至颅底上方3 cm,下至下颈部。扫描参数:250~300 mA,120 kV,矩阵512×512,扫描层距3 mm、层厚3 mm,重建间隔1.0~1.5 mm,重建层厚3 mm,螺距7.5 mm,窗宽400 Hu、4000 Hu,窗位40 Hu、700 Hu。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300 mg/ml),经肘前静脉用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入,注射速度3.0 ml/s,在动脉期(注射后20 s)、静脉期(注射后50 s)分别扫描,扫描延时时间为45~65 s。

    1.3 评价指标

    观察鼻咽癌螺旋CT扫描表现,内容包括鼻咽腔及其周围软组织、颅底骨质、咽旁间隙、鼻窦、眼眶、颞下窝、乳突、海绵窦和颈部淋巴结等。记录CT扫描表现T分期结果,T分期参照NPC 2008年鼻咽癌分期:T1期:癌灶局限于鼻咽腔;T2期癌灶侵袭鼻腔、口咽和咽旁间隙;T3期癌灶侵袭颅底和翼内肌;T4期癌灶侵袭鼻窦、颅神经、翼外肌、咀嚼肌间隙和颅内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判断标准:横断面淋巴结直径≥10 mm;出现中央坏死;高危区现3个以上淋巴结;淋巴结融合、边缘强化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或部分消失;咽后淋巴结的最大横断面的最小直径≥5 mm。扫描结果由两位副主任医生共同阅读,出现分歧时请科主任参与读片,集体讨论确定诊断结果。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螺旋CT扫描主要影像学表现

    鼻咽部可见不同程度黏膜增厚和软组织肿块,其中36例患者鼻咽腔缩小,咽隐窝消失或变小,15例患者表现咽鼓管开口闭塞或狭窄,中耳气体消失,17例患者增强扫描可见癌灶组织强化,且较肌肉强化显著,边缘更加清晰,颈部淋巴结转移愈加清晰。

    2.2 鼻咽腔解剖

    鼻咽壁外形改变41例,其中顶后壁33例,右侧壁3例,左侧壁5例。鼻咽腔变小11例,咽隐窝变小14例,咽隐窝消失11例。咽鼓管开口闭塞6例,狭窄9例。

    2.3 鼻咽腔周围受累

    后鼻孔受累6例,CT可见软组织填塞后鼻道。咽旁间隙受累19例,CT扫描可见高密度影,咽旁间隙模糊,脂肪间隙消失。口咽腔受累3例,CT见口咽壁增厚。咽鼓管圆枕强化、增大5例。颈动脉鞘区受累11例,CT扫描见颈动脉鞘区高密度影,淋巴结肿大和软组织肿块等。
, http://www.100md.com
    2.4 颅底变化

    颅底受侵犯6例,多位于卵圆孔、鞍底、筛窦、斜坡、上颌窦、颈动脉管和破裂孔等,CT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孔扩大,边界不清晰。颅内受侵犯2例,CT表现海绵窦增大,或结构不对称。

    2.5 颈淋巴结肿大及转移

    颈淋巴结肿大14例,CT扫描见淋巴结直径≥10 mm,高密度影,其中颈动脉鞘区淋巴结肿大7例,咽后淋巴结肿大3例,颈后三角淋巴结肿大4例。肺转移4例,CT见肺部病变高密度影。肝转移1例,CT扫描见肝肿大,肝脏内低密度影。腰椎转移2例,CT见腰椎骨质破坏。

    2.6 CT诊断鼻咽癌T分期结果

    T1期7例,T2期15例,T3期17例,T4期8例。

    3 讨论

    鼻咽癌是侵袭性高的恶性肿瘤,病变多位于鼻咽部较深的顶、侧壁等,癌症呈菜花状、结节型和溃疡型等。目前尚不清楚鼻咽癌确切的发病原因,但多倾向认为遗传、鼻咽部慢性感染和EB病毒侵袭等有关[4]。鼻咽癌多经淋巴转移和血液转移,常侵袭临近组织和远处器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鼻咽癌病变位置深而隐蔽,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由于螺旋CT扫描具有高分辨率、多轴位观察和无影像重叠等特点而成为鼻咽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且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强化病变部位,更好显示侵袭情况等,在鼻咽癌的早期诊疗、临近和远处转移、治疗后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47例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均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主诉均无法确诊为鼻咽癌,均通过螺旋CT扫描后确诊,与文献[6]报道一致。, http://www.100md.com(盛卫东)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鼻咽喉异物及肿瘤 > 耳鼻咽喉肿瘤 > 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