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8期
编号:13134856
乳腺黏液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例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讨论。结果:6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5.2岁,其中4例为单纯型黏液癌,2例为混合型黏液癌。免疫表型具有激素受体高表达,HER-2、C-erbB-2低表达的特点,Ki-67阳性指数为1%~50%。结论:乳腺黏液癌发病年龄较大,肿瘤生长缓慢,发生转移者少,预后好,单纯型黏液癌预后明显较混合型黏液癌好。激素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预后好。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黏液癌; 免疫组化;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055-02

    乳腺黏液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是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占乳腺癌总数的1%~3%[1]。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例乳腺黏液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6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55.2岁。绝经后占66.67%。病程从发现病变到就诊时间3 d~5年。病灶3例位于乳腺外上象限,2例位于乳腺外下象限,1例位于乳腺内上象限。其中1例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6.67%。

    1.2 方法

    所有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充分取材、脱水、浸蜡、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S-P法,选用的抗体有ER、PR、HER-2、C-erbB-2、Ki-67。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整体观察

    乳腺黏液癌分单纯型和混合型。本组单纯型4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完整包膜,边界较清,常呈膨胀性生长,切面呈胶冻状,质软。混合型2例,切面呈灰白灰黄色,无包膜,质地较硬。肿块直径1.5~15.0 cm,平均6.7 cm。

    2.2 镜下观察

    4例单纯型黏液癌均可见大量的细胞外黏液包绕癌细胞团,癌细胞排列呈微乳头状、小岛状、簇状、泡巢状或实性团块状。单纯型癌癌细胞小,圆形、多角形,边界不清,胞浆嗜酸性,可含有小空泡。癌细胞核深染,异型性小,核分裂像少见。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深,常呈固缩状态。部分病例有大量黏液形成,黏液中仅见少量癌细胞漂浮于其中,黏液占肿瘤总体积>50%。黏液间可见多少不等的纤维组织形成间隔,围绕分隔黏液湖,坏死及血管浸润罕见。2例混合型黏液癌癌细胞异型性较大,癌细胞多呈实性团块状、巢团状排列,可见明显浸润性导管癌结构型,细胞外黏液大于整个肿瘤的25%,有时可见散在的钙化及砂粒体形成,位于间质中或退行性变的癌细胞巢上,坏死及出血较常见。

    2.3 免疫组织化学

    6例乳腺黏液癌ER阳性表达5例,PR阳性表达4例,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66.67%。ER、PR表达阳性对内分泌反应好,反之,则对内分泌治疗效果差。HER-2阳性表达1例,C-erbB-2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33.33%,C-erbB-2的状态是除淋巴结转移外对乳腺癌预后最有意义的检测物。HER-2、C-erbB-2阳性较阴性预后差。Ki-67阳性指数1%~50%。

    3 讨论

    乳腺黏液癌又称黏液腺癌或胶样癌,在乳腺恶性肿瘤中较为少见,有其独特的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2]。国外资料报道多发生在5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3]。Silverberg等[4]报道平均年龄为68.6岁,绝经后黏液癌占乳腺黏液癌总数的80%以上。在35岁以下的年龄组中乳腺黏液癌所占比例不到1%[5],其发病率占乳腺癌发病总数的1%~4%[6]。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乳腺黏液癌占乳腺癌的1.98%,其中年龄35~82岁,平均55.2岁,绝经后占66.67%,与文献相似。乳腺黏液癌在镜下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两类,单纯型全部由黏液癌组成,单纯型黏液癌混有其他的非黏液的组织学成分归类为“混合型”黏液癌。部分区域可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通过Grimeliu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嗜铬素和突触素标记肿瘤细胞可进一步证实[3]。乳腺黏液癌多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临床表现(尤其单纯型)在B超及X线片上颇似良性肿瘤,容易误诊。但黏液癌中单纯型与混合型的表现略有差异。单纯型癌在X线片上常表现为边缘光滑的低密度肿块,因此常需与有多发征象、病史长、变化不显著的腺瘤等良性病变相鉴别。混合型癌在X线片上常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恶性征象,如密度较高、边缘模糊且有毛刺的肿块,向周围浸润性生长等,故与浸润性导管癌或浸润性小叶癌不易鉴别[7-8]。在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小巢状、腺管样或微乳头,漂散于黏液中。有时上皮成分很少,应多切片仔细观察。有时乳腺黏液潴留性囊肿的黏液可破入间质,应与黏液癌鉴别,其区别为前者的上皮细胞无异型,且有双层上皮结构[9]。与其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比,黏液癌侵袭力低,发生淋巴结转移少,文献报道其淋巴结转移率为20%左右,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淋巴结转移率40%以上[10]。本组6例中1例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6.67%。黏液癌具有激素受体高表达,HER-2、C-erbB-2低表达的特点。近年来对乳腺癌的大量研究表明:ER,PR阳性的肿瘤大多数内分泌治疗有效,且缓解率高,复发率低,预后好,即使ER及PR中只有一种阳性的患者,其预后也好于两种全阴性的患者[3]。本组6例,ER阳性率为83.33%,PR阳性率为66.67%。而HER-2、C-erbB-2阳性则预后较差,本组6例,HER-2阳性率为16.67%,C-erbB-2阳性率为33.33%。许多研究发现,黏液癌的预后与肿瘤中黏液量有关,黏液越多,预后越好[11]。Norris等[12]认为该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随黏液物质量而变化。Ahmed[13]认为黏液形成是癌细胞变性坏死的结果,因而恶性度降低。Anan等[14]认为混合型黏液癌恶性程度较高,应行根治术,而混合型黏液癌的预后更取决于非黏液癌成分[15]。单纯型癌恶性程度低,对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可以行乳腺单纯切除或保乳治疗等手术。, http://www.100md.com(马丽梅 曾林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