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3期
编号:13172902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状况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3期
     4 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和棘白素类(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

    4.1 预防治疗

    预防治疗是指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中,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以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人群危险度划分可借助癌症支持疗法多国学会(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MASCC)的评分系统,高危人群得分<21分,低危人群得分≥21分[15]。预防治疗的疗程长短主要取决于宿主危险因素的改善情况。2010年由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癌症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实践指南[15]指出:在高危人群中,有侵袭性念珠菌感染高风险的人群,如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及正接受密集的诱导缓解化疗或解救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推荐预防性抗念珠菌治疗,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米卡芬净和卡泊芬净均是可供选择的药物;对正接受密集化疗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有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高风险时,泊沙康唑可用于年龄大于13岁的患者;对自体或异体器官移植受者进行预防性抗曲霉菌感染治疗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