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2
编号:13742904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2
     【摘要】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型的抗炎药,临床上使用的时间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对于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以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未中断。阿司匹林在最初时被用于抗炎、解热以及镇痛,随着人们对阿司匹林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的二级预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阿司匹林的运用降低了25%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在临床治疗上还是有5%~60%的疾病患者在正常服用完阿司匹林之后仍然不能对血小板的抑制有着较好的效果,通常称这种现象为阿司匹林抵抗(AR)。以下本文将对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以及防治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抵抗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2-0129-01

    1 阿司匹林抵抗产生的可能机制

    1.1 AR和环氧化酶二者之间的关系
, 百拇医药
    环氧化酶(COX)含有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2)两种不同的异构体。COX是前列腺素与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A2两者之间在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血小板效应的形成主要是COX-1失活,同时血栓素A2的合成被失活状态的COX-1抑制。许多学者在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研究是很注重COX-2方面的[1]。在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平滑肌细胞之中有很多COX-2,细胞因子可以激活诱导作为诱导酶的COX-2,同时,在多种病理的状况下作用有所增强,也是PGH2产生的另外一种途径。即便是接受了阿司匹林的治疗,COX-2之中产生的PGH2也可以恢复血小板从而生成TXA2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TXA2合成能力,进而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诱导。基本上不同患者的COX-2的表达情况不太相同,而且在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也存在COX-2,例如巨噬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当有炎症进行刺激的时,COX-2可以增强10倍甚至20倍的有核细胞表达[2]。一般情况下,阿司匹林对COX-1的抑制作用较强,一般是COX-2的170倍,所以阿司匹林在对TXA2的抑制量需要达到TXA2总量的90%以上才能有利发挥自身抗血栓的作用,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血液中血小板具有较高的COX-2含量的患者产生AR的一种机制。
, 百拇医药
    1.2 几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在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治疗中,患者不仅仅会使用阿司匹林,同时还会使用降糖药、其他非甾体类型的抗炎药以及降脂药,通常情况下这几种药物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在以前对非甾体类型的布洛芬研究中发现,布洛芬可以很大程度上对COX-1进行阻滞,进而使AR产生,但是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则否认了以前的观点——布洛芬与安慰剂在同时对血栓素B2抑制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因此,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在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治疗之中,不仅仅要使用阿司匹林,基本上会使用多种药物;(2)相同的研究常常出现不同的研究结果,因此,要对研究的手段方法进行考察,同时也不可忽视群体之间特征和差异。

    1.3 剂量的使用与AR产生之间的关系

    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对于阿司匹林的剂量使用存在明显的个体性差异,但是,目前尚未有具体的实验数据能够说明。例如,在脑卒中、心肌梗死这些二级疾病的预防中,阿司匹林的长期服用剂量推荐范围是在75~160 mg/d之间,而在急性事件中,往往要达到160 mg以上才能达到对血小板的抑制。
, 百拇医药
    2 阿司匹林抵抗的防治策略

    对于出现了AR的患者群体的治疗可以采用不同种类的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又或者是采用其他药物来进行替代治疗。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其他种类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使用也存在一些和使用AR相似的情况。另外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两种不同的血小板抵抗药物的使用极容易导致严重出血,类似于氯吡格雷这种血小板抵抗药物的价格比较高,基本上不适用于长期治疗,所以同时使用多种血小板抵抗药物不是好的治疗方法。

    因为AR的存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控制方面不能做到长久稳定,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久病入络是属于我国传统医学络病的一种,总体上是属于本虚标实。

    3 对阿司匹林抵抗治疗的展望

    对于AR的研究和治疗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可探究因素,AR的群体性和复杂性是共同存在的,在临床治疗时需要慢慢深入研究。在对AR的研究和临床防治之时,不单单考虑复杂性,对群体的差别性也要有所兼顾,要进行辩证区别对待。

    目前在对于AR的分析研究还有待深入,需要相关科研学者进行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研究,要积极吸收中外医学的先进科学知识进行探索,为AR的治疗找出一条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洁,刘春风.阿司匹林抵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2):136-139.

    [2]石星原.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及防治对策[J].山东医药,2010,50(13):113-114.

    (收稿日期:2012-08-27) (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史振英 贾铃铃 高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