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1
编号:13743109
中药治疗冠心病病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1
     【摘要】 目的:通过中医药治疗,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血管壁软化,血管内壁粥样斑块消失,让血管恢复弹性和内径空间,达到消除病灶治愈冠心病(血管性疾病)的目的。方法:采用内服纯中药,按中医治疗痈疽疮疡的理论,疏肝养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新,结合患者体质与症状加减调理。结果:患者服药半个月症状开始逐渐减轻,2~3个月原先的心绞痛、心悸、胸闷、气短、早搏、房颤等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参加劳动及家务。结论:中药治疗冠心病是疗效可靠、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最佳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中药;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疮疡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155-02

    心脑血管疾病已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全球每年约有1700多万人死于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多发的疾病,可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从而导致缺血甚至梗塞坏死,给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其主要病变部位斑块的消除与血管的软化,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笔者用中医药治疗痈疽疮疡的理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病例介绍

    患者1,男,年龄73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退休校长,患病10余年,一直服西药维持,多次住院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逐渐加重,慢步50 m就有心绞痛症状,怕有声响,来诊前在徐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准备做介入手术或搭桥治疗,体检血小板计数1万/mm3,无法手术,建议出院中医调理。2009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服中药调理治疗,开始以补气养血为主,服药一个半月复查,血小板计数19.5万/mm3,血检所有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方剂调整为疏肝养筋、清热解毒为主,患者症状逐渐减轻,后期调理加活血化瘀祛腐生新的中药,患者总计服药3个月,症状全部消失。早晨锻炼小跑,自家院内种菜等活动无不适,随访3年,一切正常。

    患者2,女,年龄77岁,治疗前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确诊冠心病;早搏,房颤,心跳过速(120次/min),30年糖尿病史。(1)超声所见:主动脉瓣、二尖瓣退行性病变,二、三尖瓣反流。(2)双下肢超声所见:双下肢可见多发斑块回声,右侧较大,位于股动脉分叉处大小8 mm×2 mm强回声光斑,左侧较大,位于股动脉分叉处大小10 mm×1.5 mm强回声光斑。按动脉粥样硬化属痈疽论治疗,服中药50付复查。复查报告,超声所见:(1)二尖瓣退行性病变,二尖瓣轻度反流。(2)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走行正常,内膜毛糙,双侧股动脉,腘动脉全程见多发斑块,大小4 mm×1.3 mm,位于右侧,血流充填欠完整,频谱尚正常。治疗后早搏与房颤消失,心跳70次/min。随访5年,无冠心病症状。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动脉血管的构造

    内膜:很薄,膜面为一层内皮细胞,形成平滑面,便于血液流动的功能。中膜:较厚,含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大动脉以弹性纤维为主,中小动脉以平滑肌为主。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较大的弹性,以防止血管过度扩张。管径1 mm以上的血管管壁中都分布有营养血管壁的血管,称营养血管,这些小血管进入外膜后分支成毛细血管,分布到外膜和中膜,内膜一般无血管分布,其营养由腔内血液直接渗透供给。

    2.2 动脉硬化

    许多学者认为血管平滑肌是纤维细胞的亚型,在动脉发育中,平滑肌纤维可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在病理状况下,动脉中膜的平滑肌可产生结缔组织成分,如胶原和蛋白多糖增多,使管壁增厚变硬,这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结缔组织内没有血管,他的营养来自体内的一种特殊物质——肝素,肝素有抑制生长因子的作用,从而抑制结缔组织的增殖。这种物质产自肝脏,中医理论肝主筋。结缔组织的病理特点,当缺乏这种物质时,体积便增大,硬度增高。致使血管质地硬化,管壁增厚,内径变小,它可发生在某一部位或某一器官甚至全身,这与骨质增生病理相同。英国科学家曾报道,骨质增生是因缺乏一种营养物质引起的,但他不知道是什么物质,自身如何产生,这个发现比中医的肝主筋理论晚上千多年。笔者以这理论,用大量病例证明,用滋肝养筋的方剂,能软化血管,治疗后复查血流和管壁弹性恢复正常。临床只论治动脉硬化,不论治静脉硬化,那是因为静脉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远少于动脉,所以静脉硬化相对较轻。
, http://www.100md.com
    人们通常认为,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堵塞狭窄的程度越严重越容易患心肌梗死,其实不然,一些早期病变虽然造成的狭窄程度不重,但常常是心肌梗死的罪魁祸首。研究发现,约60%的心肌梗死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下,而狭窄程度大于90%的只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左右。早期斑块因为体积小,平时可无任何症状,患者一般不治疗或不注意,但斑块质地软、易破裂,医学上称为易损斑块。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作用下,冠状动脉血流会加速,冲击力增大,导致斑块破裂,冠状动脉血管收缩痉挛也可导致易损斑块破裂。在易损斑块破裂的地方会形成血块,而这个血块的大小就决定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小血块会造成血管不完全堵塞,引起心绞痛,大血块就会完全堵塞血管,引起心肌梗死或患者猝死。相反堵塞严重的患者,平时有症状,患者会药物治疗和注意防范,所以梗死的概率反而减少。

    2.3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与动脉血管壁上的营养血管和平滑肌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本身营养血管内的瘀毒引起的炎症性病变。美国有份调查报告称,年轻时青春豆多发的人患冠心病率较低,这说明体内的瘀毒得到了排放。医学统计显示,人类每天接触的化学毒物约1180种,人均每天摄入的农药化肥接近200 μg,肉类激素150 μg。脂肪超标,重金属超标,酸性物质超标,现代人体内毒素已多得使蛔虫都无法生存。每个人体内都含有或多或少的各种有毒物质,这就是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多发的主要原因。痈疽疮疡的病理就是内毒蕴结,气血瘀阻所生成,人体内的瘀毒,可在人体全身外表及体内各个器官都能引发痈疽疮疡,能引起瘀点远端供血部位细胞的缺血甚至坏死。在网状血管区域生痈疽,病变坏死的范围较小或某一点;在终动脉区域生痈疽,病变坏死的范围就较大。血管本身有营养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应是动脉血管平滑肌内营养血管瘀阻不通生成的痈疽疮疡生成,“粥样”是指血管内壁病变坏死的细胞和血液成分附着的共同产物,“硬化”是由于瘀毒引起血管病变处营养(肝素)不足,结缔纤维组织增殖硬化的结果。血管造影和彩超检查可知,它的病变斑块是管壁某一点,只有远期较严重的病变时才累及全周。笔者根据此观点,按痈疽疮疡学说论治,采用中医排毒通络,舒肝养筋的方法,患者临床治疗后复查显示,斑块明显减小或消失,自我感觉没有心悸、胸闷、心绞痛等症状,日常生活与锻炼达到正常。

    (收稿日期:2012-08-14) (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戚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