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6
编号:13745804
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刘驰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时期的疗效,找出治疗不同时期肝硬化的最佳方法。方法:根据临床治疗情况,观察并统计不同方法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普通干扰素逐渐加量法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短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对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5年死亡率效果显著;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在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时有明显抗病毒及改善肝脏功能及纤维化作用,可降低代偿期转化为失代偿期的风险。结论: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丙型肝炎肝硬化,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可缓解病情,同时应根据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敏感程度合理调整药物用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肝硬化; 干扰素; 病毒唑

    中图分类号 R512.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6—0025—0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总流行率为3%~5%,一般人群感染率为1.8%,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约1.7亿~2.0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1]。世界传染病学调查显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很大[2]。代偿期肝硬化5年内死亡率相对较低,且较易维持病情,每年转化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比率仅为3.5%~5.9%;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内将有超过一半人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治疗难度较大[3]。本文主要通过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得出相应结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5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6~58岁,平均35.2岁;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5~57岁,平均34.6岁。临床诊断符合201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4],并要求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无肝肾综合征、无严重感染性疾病、无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肝硬化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在用药前被详细告知治疗方法、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均无其他系统及器官病变,年龄及体质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