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5
编号:1374608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5
     【摘要】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9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9.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断上有特征性表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病理检查; 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5-0050-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很大,且现今此疾病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针对肿瘤疾病多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对笔者所在医院9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术前均经超声检查并在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97例,年龄30~69岁,平均54岁。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进行了超声辅助检查,并于术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1.2 方法

    超声仪器型号为西门子Sequoia 512,探头频率7.5~10 MHz。患者使用平卧位的体位进行检查,患者应暴露两侧的腋窝、乳房等部位,用高频探头呈放射状扫查乳房,发现肿块或异常回声,进行十字形交叉纵横扫查,观察病灶的钙化、回声、包膜、边缘、形态、大小等情况。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了解其血流情况。同时探测腋窝区、锁骨下有无肿大淋巴结。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导管原位癌5例,小叶浸润癌4例,硬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41例,单纯癌38例。所有患者中手术前经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癌疾病的患者87例,诊断符合率为89.7%,另10例患者出现误诊,7例误诊为乳腺小叶增生,3例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
, 百拇医药
    3 讨论

    乳腺癌为女性高发疾病,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排在第一位[1]。乳腺癌主要声像表现总结如下。(1)形态:肿块边界不整,形态不规则,可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无包膜、毛刺状、蟹足样等。本研究中有59例患者检查结果有毛刺状、蟹足样的表现,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2)内部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本研究中85例患者有明显的低回声表现,其表现为不均匀的回声。(3)钙化灶:一般呈细点样或簇状分布,钙化灶极小时可以不伴声影。有资料显示单纯簇状钙化是乳腺癌早期的或唯一的重要征象[2-3]。本研究中40例肿块内可见散在砂粒样钙化灶,占41.2%。(4)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一般增多。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丰富,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呈高速高阻血流,RI>0.7。本研究中62例肿块周边及内部有血流,占63.9%,44例频谱多普勒测及RI>0.7。本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继发性改变:在原发癌灶附近有大量微小淋巴管,进入淋巴管内的癌细胞常在管内形成癌栓,造成淋巴管和淋巴液回流障碍,从而引起皮肤淋巴管扩张和水肿,表现为皮肤增厚,回声增强[4]。本组资料中,5例患者皮肤水肿,间接提示乳腺癌的可能性。(6)腋窝淋巴结:乳癌的淋巴转移早于血行转移。超声能够显示正常的腋窝淋巴结,发生淋巴结转移后,其内部结构被破坏,表现为淋巴结体积增大,形态失常,髓质结构消失,部分淋巴结可呈融合状。发现腋窝转移淋巴结对乳腺肿块的定性、患者的手术方式起到了决定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综合上述超声表现的总结,对乳腺肿块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但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表现有时会有很大重叠,应仔细辨别,典型乳腺癌在二维声像图中一般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呈蟹足状或分叶状,部分肿块的纵横径之比>1,肿块内部回声多表现为低回声,分布不均,可伴有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二维超声对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有直观表现,其表现为淋巴结形态异常,髓质回声消失,淋巴结门偏移甚至消失。中晚期时淋巴结多融合。淋巴结转移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最主要指标。CDFI:乳腺癌肿瘤血流信号较丰富,多数患者肿瘤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大于0.70。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结合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assett L W.Mammographic analysis of calcifications[J].Radiol Clin North Am,1992,30(1):93-105.
, 百拇医药
    [2] Becker L,Taves D,McCurdy L,et al.Stereotactic core biopsy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comparison of film versus digital mam mography,both using an add-on unit[J].AJR Am J Roentgenol,2001,177(6):1451-1457.

    [3] Schreer I,Heywang-Kbrunner S H.Early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J].Gynakologe,1994,27(1):12-16.

    [4]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48-249.

    (收稿日期:2012-06-27) (编辑:陈春梅), http://www.100md.com(王道胜 董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