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
编号:13747066
创伤性休克在手术室的急救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3
     【摘要】 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在手术室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积极迅速检查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紧急止血等措施,观察效果。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脱离危险,平稳度过危险期,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结论:在救治过程中及时抢救是救治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手术室; 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41.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3-0082-01

    严重创性休克导致患者出血过多,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起全身组织血流灌注不良,使多器官功能受损而危及生命[1],是手术室救治工作中的重危急症,在救治过程中及时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共成功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120例,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69岁,平均42.3岁;交通事故伤61例,坠落伤31例,刀割伤15例,意外伤13例。

    1.2 抢救与护理措施

    1.2.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增加有效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采用16~20号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两条输液输血通路,以供输液输血用,穿刺困难时及时做静脉切开,以便快速输入大量液体,补充有效循环血量[2]。根据医嘱首先快速输入平衡液,争取在30 min内输入平衡液1500 ml,随后给予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输血等,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利于维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根据患者的血压、尿量等情况随时调节滴速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尽早手术止血和处理原发病。本组患者经快速大量补充液体后,血压很快回升,为手术赢得时间。
, http://www.100md.com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 迅速处理呼吸道阻塞,取出口腔内活动假牙、碎牙、血块等,喉头水肿或昏迷者舌后坠可用舌钳[3]。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并轻拍患者背部,以利咳痰。无力咳嗽的患者,刺激天突穴或按压胸骨上窝处,以引起咳嗽反射,促进咳嗽、咳痰。同时给予氧气吸入,采取鼻导管给氧,流量4~6 L/min为宜。

    1.2.3 迅速检查患者伤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全面对伤员进行检查,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原发病的急救,早期发现休克,及时处置。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心电图、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留置导尿管,记录24 h尿量,根据监护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1.2.4 紧急控制出血 创伤引起的活动出血是创伤致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抢救人员应果断,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制止或减少出血,根据创伤部位分别采取以下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手掌在出血动脉上部将动脉压在骨上以切断血流。(2)加压包扎法:用于四肢动脉出血及胸部伤口,常用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3)填塞法:用于伤口较深的出血部位。(4)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在使用中要每半小时放松止血带1次。
, http://www.100md.com
    1.2.5 做好术前准备 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包括采血、配血、备皮等,以备随时进行手术,快速抽血送检验科做交叉配血,配合麻醉师插管及术前用药。

    1.2.6 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护理 剧烈的疼痛,对死亡的恐惧,加上面临可能或已经致残的自我形象改变的实际问题,导致患者极度的恐惧不安,护士应以从容镇定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关心安慰的话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自己受伤的程度及注意事项等,给予患者信任及安全感,使患者心中有数,消除焦虑和恐惧感,从而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工作。

    2 结果

    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全部得到成功抢救,为进一步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综合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在承担日常择期手术的同时,还承担着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或多或少地存在管理落后和人们对安全生产意识淡漠的问题,致使外伤、交通事故等频繁发生,在受伤者中大多伤势较重,病情危重,大多数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给抢救工作增加了危险和难度。
, http://www.100md.com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和整个抢救工作的成败,在抢救危重患者的短时间里,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关键,医生和护士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要密切配合,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抢救过程中,一切抢救护理措施按照规范化程序,快速准确到位,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下一步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了保证。

    多年来,由于加强了对手术室护士技术素质培养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每一次抢救患者中都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正是有了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对患者采取了快速有效的抢救措施,才使许多患者化险为夷,挽回了他们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5-201.

    [2]戴海涛,叶志强.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301-1308.

    [3]陶玉梅.手术室护士抢救创伤性休克色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45(12):216.

    (收稿日期:2012-05-04) (编辑:李嫚), 百拇医药(邢艳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