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4
编号:13759036
凝血检测室内质控临床意义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黎德彬 张廷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出凝血常规检测室内质控和出凝血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6例以及健康人群56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四组,收集患者新鲜血液,分析凝血因子临床意义。结果重症肝炎组TT、FIB分别为(86±13) s和(16±05) g/L,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重症肝炎组PT为(261±92) s,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肝硬化组PT为(203±42) s,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P<005);急性肝炎组APTT为(448±152) s,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FIB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凝血检测室内质控对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凝血检测;室内质控;临床意义

    随着临床的需求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凝血检测项目逐渐增加[1],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是临床检测必不可少的项目。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这些项目的检验结果常出现与临床表现不相符的结果,出现不能解释的现象,因而做好室内质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96例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探讨出凝血常规检测室内质控和出凝血疾病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96例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急性肝炎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3~48岁,平均(364±56)岁;重症肝炎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32~46岁,平均(369±76)岁;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1例,男19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