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传染病
编号:13759418
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2
     【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在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抽取80例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临床确诊病例分为4组(A、B、C、D组),另取20例正常成人为正常成人对照组(E组)和20例正常儿童为正常儿童对照组(F组)。对六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偏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B组患者的血小板数目降低,大多数的白细胞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不足总数的15%;C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血小板数目减少,部分病例的血液涂片可以直接观察到疟虫;D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异型淋巴细胞比较常见,且在15%以上。结论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对伤寒、HFRS、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四种传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结果;传染性疾病;鉴别诊断

    为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在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今后临床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和鉴别,使患者的确诊率显著提高,使患者在诊断时不会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现象,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0例2006年4月~2010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四组,另取20例正常成人为正常成人对照组和20例正常儿童为正常儿童对照组。对六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抽样病例分为4组,其中20例伤寒病(A组);20例HFRS(B组);20例疟疾(C组);20例IM病(D组);年龄2~65岁,平均38.4岁;男33例,女47例;另取20例正常成人为正常成人对照组(E组)和20例正常儿童为正常儿童对照组(F组);六组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在早上7点左右,患者空腹的状态下,采集末梢、静脉血液,用专用仪器对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1]。分别对所采集的末梢、静脉血液WBC、RBC、Hb、Hct、MCV、MVH、MVHC、PLT八项常规指标进行观察[2]。对六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结果

    分析结果中与E组和F组相比,A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偏低(P<0.05),嗜酸性粒细胞消失;B组患者的血小板数目降低(P<0.05),大多数的白细胞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不足总数的15%;C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5),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部分病例的血液涂片可以直接观察到疟虫;D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异型淋巴细胞比较常见,且在15%以上。各种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液检测结果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这4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均以发热为主,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扁桃体炎等病症,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使患者经受不必要的痛苦,严重增加患者的身心和经济负担[3]。

    伤寒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偏低,在4.0×109/L以下者在总数40%左右,在(4.0~10)×109/L之间者占总数的60%左右;大多数EOS消失,占总数的85%以上;白细胞减少已经不再是伤寒病患者的突出特征之一,EOS消失或减少才是伤寒诊断的一个重要特征[4]。
, 百拇医药
    HFRS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显著降低,在100×109/L以下者,占总数的90%以上;大多数病例的血涂片镜检结果可见异淋,比例多在3%~14%之间;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病原体及毒素作用于骨髓,使巨核细胞生成减少、成熟障碍,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二是由于病原体及毒素直接损伤血小板使之消耗增加[5]。异淋比值升高的原因是汉坦病毒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反应,致使其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外周血可见的异淋。因此,血小板减少、异淋比值升高是HFRS患者特征性的血象改变。

    疟疾患者血红蛋白会出现轻度减低现象,在(80~120)g/L之间者,占总数的60%以上;血小板的水平也有轻度的减低,在100×109/L以下者,占总数的80%以上;多数病例血涂片可直接找到疟原虫环状体或大滋养体[6]。疟原虫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导致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不仅对血小板有损伤,同时也造成成熟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轻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

    IM患者白细胞的水平有升高现象,淋巴细胞的比值也有升高表现,比较容易观察到异淋,85%以上的病例的异淋比例在15%以上。异淋比值明显升高,原因是EB病毒感染B细胞,继而引起T细胞的强烈反应,形成周围血中可见到的异淋,也就是活化的抑制性T细胞。IM患者血常规突出的特征是异淋比值明显升高。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照品,李桂芳.伤寒患者白细胞计数临床价值的探讨.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0(12):311-312.

    [2]郑翠苹,王肖岗.伤寒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细胞形态观察.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13(22):118-119.

    [3]Michelson AD.Flow cytometry:a clinical test of platelet function.Blood,2006,87(17):4925-4936.

    [4]罗进才,叶长钦.疟疾患者血象改变的分析.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9,14(13):378.

    [5]日善根,谷志远,张霭云,等.EB病毒壳抗原抗体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意义的探讨.中华儿科杂志,2010,28(16):144-146.

    [6]李春华,祝建东,尹淑君.1200例健康成人指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多参数检测对比.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7,20(1):46-47., 百拇医药(刘辉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