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2
编号:13759488
创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2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行肝破裂手术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28例,死亡2例,死亡率6.67%,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16.67%。结论对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给予及时有效地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肝破裂;手术;临床观察

    创伤性肝破裂是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常见危急重症,单纯性肝破裂死亡率约占9%,合并多个脏器损伤和复杂性肝破裂的死亡率高达50%[1]。因此对肝破裂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破裂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2008年6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30例肝破裂患者,其中车祸伤12例,刀剑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均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根据1994年美国创伤外科学会提出肝外伤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2例。30例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并行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1.2治疗方法肝破裂手术治疗的基本要求是彻底清创,完全止血,清除胆漏及通畅引流。首先控制出血,再根据破裂类型和程度,可分别采用清创、止血、缝合、肝动脉结扎、出血部位填塞及肝叶段切除等不同方式处理。术后均应将引流管放置于创面或肝周,以引流胆汁和血液。

    1.2.1术前监测血红蛋白浓度等,肝破裂患者应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且均需插入上腔静脉分布区,通常选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静脉,前两者口径大,能保证抢救时所需的输入量,且可在抗休克过程中测量中心静脉压。

    1.2.2术式选择腹腔打开后,可有大量的血液涌出,且腹内压降低后肝创面出血可能增加,此时应将腹腔内积血快速吸尽,用纱布压迫创面暂时止血,也可用手指捏住以暂时控制出血。若阻断肝门后仍不能控制动脉性出血,则可能存在肝动脉变异。肝创面出血用局部压迫和肝门阻断都不能有效控制时,应考虑有主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损伤,此时常需扩大手术切口,暂时阻断肝上下的下腔静脉控制出血,探明血管破裂部位并予以修补。单纯清创缝合8例,肝周填塞法3例,肝叶段切除例5例,不规则肝切除6例,近肝静脉修补1例。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30例肝破裂患者经开腹手术及积极输血补液等治疗后,治愈28例,成功率达93.33%;术后出现出血、感染、胆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患者5例,发生率16.67%;死亡2例,死亡率6.67%。

    3讨论

    创伤性肝破裂约占腹部外伤的15%~20%,以腹部闭合性损伤多见,伤情复杂、紧急、症状体征不典型为特点。重度肝破裂及肝破裂含多处复合伤死亡率较高,故及时的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

    本文阐述了肝破裂手术治疗及术后治愈、死亡率等情况,结果:共治愈28例,治愈率93.33%,死亡2例,死亡率6.67%,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16.67%。治疗肝破裂患者的要点:(1)迅速控制大出血,是防治休克、保持手术野清晰和手术修复的关键。止血方法主要有腔静脉内分流、全肝血流阻断、肝静脉结扎、缝合修补等;(2)肝外胆管损伤可根据损伤情况给予修补,放T管支撑、引流。T型管一般放置3个月以上。若胆管缺损可利用胆囊作为材料修复。若肝外胆管离断、缺损而无法修复时,可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3)肝破裂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创面出血、感染、胆道出血、胆瘘等。术后发生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可进行手术止血、填塞压迫止血、肝动脉结扎等治疗;若发生胆瘘且胆汁流出量少、无胆道梗阻,经持续引流,可使其逐渐愈合。若流出量多或伴有胆道下端引流不畅者,常形成难愈合的胆瘘,需行手术处理[3,4]。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给予及时的止血、补充血容量、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促进患者治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5-407.

    [2]覃建雄,黄桂平,杨寿佐.外伤性肝破裂53例诊治的回顾性分析.广西医学,2008,30(11):1785.

    [3]李谨峰,赵晓海,王成志.创伤性肝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4):92-93.

    [4]杨玉鑫,贺长存.62例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分析.海南医学,2008,19(2):84., 百拇医药(代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