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年第2期
编号:13430228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对比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开腹手术治疗, 实验组患儿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5±5.1)ml、(38.5±10.3)min、(5.3±1.3)d, 对照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2±

    6.1)ml、(47.1±10.3)min、(7.9±2.0)d;实验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7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均具有确切的效果, 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 且可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于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2.025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儿外科疾病, 多为年龄>5岁儿童, 但病情仍比成年患者严重, 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胀等, 严重者会出现腹膜炎等,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20世纪80年代, 由Kurt Semm医生提出将腹腔镜技术用于阑尾切除术[1]。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腹腔镜技术受到外科医生的普遍关注, 从传统的外科剖腹术转向微创手术, 其主体部分是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应用, 因其高安全性、低痛苦性和快速康复的优势, 受到广泛应用[2-3]。基于此, 本次研究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兴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患儿均符合阑尾炎诊断标准[4]。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男19例, 女17例;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8.69±2.4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4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2例。实验组患儿男22例, 女14例;年龄4~12岁, 平均年龄(8.45±2.43)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儿应用开腹手术治疗, 术前进行排尿, 入手术室麻醉成功后患儿取仰卧位。切口取患儿右下腹麦氏点处横切口或麦氏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腱膜、腹壁肌层、腹横筋膜、腹膜, 然后沿结肠带至阑尾处, 找到阑尾系膜, 使用阑尾夹夹住, 从阑尾尖端到阑尾根部使用血管钳逐步钳夹、剪断, 分别结扎阑尾系膜及其中的血管, 游离阑尾至根部, 距阑尾根部0.5 cm结扎阑尾并剪断阑尾, 移除阑尾标本后采用碘伏消毒阑尾残端黏膜, 使用非吸收丝线在距阑尾根部约0.5 cm盲肠壁上作浆肌层荷包缝合, 将阑尾残端完全埋入其内打结, 然后切除阑尾。如患儿腹腔感染严重, 彻底冲洗后髂窝或盆腔置入引流管, 由切口外下方引出皮肤并固定確切。采用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膜, 缝合后, 伤口处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 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肌肉及腱膜[5]。

    1. 2. 2 实验组 患儿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术前进行排尿, 入手术室麻醉成功后患儿取仰卧位, 体位为头低足高倾斜20~30°, 右臀部垫高, 取脐部下缘弧形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 开放式置入10 mm的Trocar(带10 mm转5 mm转换帽), 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气腹压7~

    10 mm Hg(1 mm Hg=0.133 kPa), 待患儿腹部隆起后, 由Trocar置入5 mm 30°腹腔镜, 观察患儿脏器情况。在腹腔镜引导下, 分别于左下腹反麦氏点及下腹正中耻骨上2 cm置入5 mm的Trocar, 置入操作钳及电钩, 逐步电凝、电切阑尾系膜, 结扎阑尾根部系膜及血管, 阑尾根部双重结扎, 距根部0.5 cm处横断阑尾, 交换操作钳及腹腔镜位置, 于脐部10 mm Trocar将切除的阑尾标本取出, 冲洗腹腔, 探查阑尾残端结扎, 观察腹腔有无活动性出血、损伤及腹内其他脏器病变。如患儿腹腔感染严重, 彻底冲洗盆腔后置入引流管, 由下腹正中耻骨上2 cm的Trocar口引出皮肤并固定。排出腹腔内气体, 拔出Trocar, 逐层缝合脐部及下腹部Trocar处切口, 皮肤外涂生物胶后以创可贴粘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 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使用定量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发症包括腹腔脓肿、切口感染、死亡、肠梗阻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5±5.1)ml、(38.5±10.3)min、(5.3±1.3)d, 对照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2±6.1)ml、(47.1±10.3)min、(7.9±2.0)d;实验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http://www.100md.com(张继堂 杨立新 陈雪峰 黄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