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16期
编号:13372828
探讨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双期增强螺旋CT诊断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采用双期增强螺旋CT的诊断价值。

    方法 70例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 均接受双期增强螺旋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为对照, 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 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1例(1.43%), 左支癌栓7例(10.00%), 右支癌栓30例(42.86%), 主干和右支同时受累8例(11.43%), 主干和左支同时受累4例(5.71%), 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20例(28.57%)。有8例(11.43%)合并下腔静脉出现癌栓。双期增强螺旋CT检查显示门静脉癌栓染色29例(41.43%), 门静脉充盈缺损16例(22.86%), 门静脉增宽呈低密度25例(35.71%);正常肝组织的异常灌注者17例(24.29%), 动脉期为不规则片状或楔形、均匀的高密度影, 门脉期为等密度影, 分别分布为肝叶、段、亚段。双期增强螺旋CT检查临床表现:肿瘤发生部位:左叶11例(15.71%), 右叶45例(64.29%), 双叶均有14例(20.00%);肿瘤类型:巨块型45例(64.29%), 结节型10例(14.29%), 弥漫型15例(21.43%)。双期增强螺旋CT的肿瘤血供、门静脉癌栓染色、门静脉海绵样变征象表现情况与DSA检查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期增强螺旋CT应用于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指导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门静脉癌栓;双期增强螺旋CT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22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1],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临床研究显示[2], 44%左右的患者伴有门静脉癌栓。门静脉癌栓的生成会导致肝脏癌细胞外移, 是导致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因此准确诊断肝细胞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情况, 有助于临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分析双期增强螺旋CT的应用效果, 择取本院收治的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70例开展本次研究, 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 女10例;年龄最小32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61.92±10.31)岁。所有患者均同《中国常规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有关标准相符合。

    1. 2 方法 双期增强螺旋CT检查:仪器选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 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螺距、层厚依次为120 kV、180~230 mA、1.0、5 mm。从肝脏膈顶部扫描至肝脏下缘。在完成平扫后, 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4 ml/s的速度从肘静脉注射优维显300造影剂100 ml, 叮嘱患者屏气, 在20、60 s时进行动脉期、门脉期扫描。

    DSA检查:仪器选用飞利浦DSA血管造影机, 从锁骨下动脉进行插管, 至肝脏固有动脉上, 采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操作, 以4~5 ml/s的速度注入优维显 20 ml, 对肝脏动脉期、实质期的图像进行记录。

    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数据进行单独分析, 最终取统一后的结果。

    1. 3 观察指标 以DSA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为对照, 观察分析诊断结果, 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征象表现(肿瘤血供、门静脉癌栓染色、门静脉海绵样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诊断结果 70例患者中, 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1例(1.43%), 左支癌栓7例(10.00%), 右支癌栓30例(42.86%), 主干和右支同时受累8例(11.43%), 主干和左支同时受累4例

    (5.71%), 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20例(28.57%)。有8例(11.43%)合并下腔静脉出现癌栓。双期增强螺旋CT检查显示门静脉癌栓染色29例(41.43%), 门静脉充盈缺损16例(22.86%), 门静脉增宽呈低密度25例(35.71%);正常肝组织的异常灌注17例(24.29%), 动脉期为不规则片状或楔形、均匀的高密度影, 门脉期为等密度影, 分别分布为肝叶、段、亚段。双期增强螺旋CT检查临床表现:肿瘤发生部位:左叶11例(15.71%), 右叶45例(64.29%), 双叶均有14例(20.00%);

    肿瘤类型:巨块型45例(64.29%), 结节型10例(14.29%), 弥漫型15例(21.43%)。

    2. 2 两种检查方法征象表现对比 双期增强螺旋CT的肿瘤血供、门静脉癌栓染色、门静脉海绵样变征象表现情况与DSA检查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癌细胞团在脱落后随着门静脉血液循环会向肝窦等部位转移, 且门静脉癌栓在门静脉主干中存在[3]会导致肝外门静脈高压的发生[4], 减少门静脉入肝血流, 对患者的肝功能产生影响, 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预后情况欠佳, 自然生存期较短, 一般<3个月[5-8], 目前通过手术、介入治疗、放化疗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此应在治疗前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明确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具体情况。, http://www.100md.com(叶海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