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26期
编号:13108356
B超不同角度引导两种穿刺技术对PICC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6期
     PICC是通过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管, 并将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化疗药物主要是化学与生物类制剂, 使蛋白质与DNA 合成受到影响, 导致血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 大剂量化疗药物应用与反复穿刺, 也会使患者血管受到损伤, 引起静脉炎, 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2]。应用PICC后能很好的减少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及损伤, 它不仅能有效的保护外周静脉, 更能减轻反复穿刺静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最重要的是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PICC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中[3-5]。本科2014年1~12月对135例乳腺癌需要化疗患者给予留置PICC, 根据置管所选择的方法进行对比及研究, 寻找B超不同角度引导下配合两种穿刺技术的差异, 寻找最佳穿刺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行PICC置管的135例乳腺外科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且为均乳腺癌需要化疗, 按照置管方法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37±11)岁;对照组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37±11)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材料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美国GE-LOGQ7)、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血管超声仪、Seldinger穿刺针及PICC套管, PICC套管型号为14G(4.0Fr)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