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32期
编号:13071920
血清降钙素原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2期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脓毒症;细菌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88

    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是目前重症监护室(ICU)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1]。对其早期识别和进行临床干预才有望提高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细菌感染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 根据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或者微生物检测不能确定感染的真实情况。现有的许多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不足之处在于诊断的延迟性(例如培养方法)、不理想的敏感性(例如血培养)以及因污染导致较低的特异性(例如痰培养), 而其他一些检测方法因有创性而不能作为临床常规使用(例如肺组织活检);炎性标志物中白细胞(WBC)在患者细菌感染时会升高但也会下降, 在手术、创伤或应激时也会升高; 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感染时升高, 但创伤、手术、病毒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疾病时CRP也升高, 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不一致, 受激素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测, 因为在细菌感染患者中, 虽然其血浆浓度会升高但维持时间短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