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589102
痛经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23期
     【摘要】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称为“痛经”。 痛经为一种自觉症状, 以临经腹痛为主症。痛经多见于年轻未婚女子, 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泄泻、出冷汗、四肢厥冷, 甚至昏厥等症。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 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痛经的治疗当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关键词】 痛经;经行腹痛;气滞血瘀;经脉不通;通调气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94

    1 痛经定义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称为“痛经”, 亦称为“经行腹痛”[1-3]。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又称功能性痛经, 是指生殖系统各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 继发性痛经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 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 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 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

    2 祖国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古代痛经的记载,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 经脉不利, 少腹满痛, 经月再见”。隋朝《诸病源候论》即谓:“妇人月水来腹痛者, 由劳伤血气相击, 故令通也”。宋朝陈自明《妇人良方》云:“妇人经来腹痛, 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

    3 痛经的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 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生理变化急骤, 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 或胞宫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常见分型一般分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和胞宫虚寒[4, 5]。引起痛经的因素比较复杂, 病因有虚有实、有寒有热, 症状也复杂, 而且相互交错或重复出现, 可分为:①肝郁气滞, 由于忧思逾怒, 气机不得宣畅, 气滞则血瘀, 滞于胞宫而作痛;②血瘀气阻, 血不循经, 阻滞于胞中形成瘀血, 阻碍气机流畅; ③湿热下注, 湿热搏结, 阻碍气血不得通畅;④气血亏虚, 胞脉空虚, 运行不畅, 经血瘀滞;⑤脾胃虚寒, 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血脉虚寒, 经来寒气客于脾胃。有兼乳胀, 有兼呕吐, 但其间以虚寒气滞型较为多见, 经期饮冷、淋雨、受寒都是引起本病之因素。

    4 痛经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 并随月经周期发作[6]。辨证首当辨痛, 根据疼痛发生时间, 疼痛性质部位辨寒热虚实。一般以经前经期疼痛为实, 经后疼痛为虚, 刺痛绞痛灼痛掣痛为实, 隐痛坠痛为虚, 痛时拒按为实, 喜揉者为虚。得热痛减者为寒, 得热痛增为热。持续作痛, 痛甚于胀, 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者为血瘀, 时痛时止者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绞痛冷痛属寒, 刺痛灼痛属热, 绵绵作痛为虚。疼痛的部位, 一般多在小腹中间, 拒按者为血瘀, 在小腹的两侧或一侧多属气滞, 也有痛连腰骶及两腿或引起直肠坠胀小便频数者多为肾虚。临床上均以经前及经期腹痛为主症, 其病之实质为气滞血瘀, 经脉不通, 故应抓住这一主要矛盾, 辨证求因以治其本。

    痛经的治疗, 根据“通则不痛”的原则[7-9], 主要是以通调气血为主, 瘀滞者行之, 通之;寒者温之, 运之;热者清之, 行之;虚者补之, 益而运之。实证痛经于经前2~3 d投药其效更佳, 经期用药活血逐瘀, 应当注意养血扶气, 温经散寒, 用药勿过用寒凉, 以免滞血生瘀。如因虚而致痛经者, 以补为通。因气郁而致血滞者, 以行气为主, 佐以活血。因血瘀而不通者, 以行血逐瘀为主。如血热气实, 以清热凉血为主, 病因不同, 治法各异。实证多见于气滞, 寒凝两类。气滞治法:以疏肝调气为主, 所谓气行则行, 气滞则血滞。用调气药, 要用入血分的气分药, 才能直达病所, 效力较速。寒凝治法:以温经散寒为主, 寒证痛经以偏后者居多, 经水不畅而有小血块, 痛时感小腹虚冷, 以热痛减, 多用温经汤加减。如寒甚而痛势剧烈, 改用吴茱萸汤方加减。或以艾附暖宫丸治疗, 总循温而通之的法则。如腹痛拒按, 用失笑散加减。虚性痛经无论为气虚血虚, 甚至冲任虚弱都是由于身体虚弱而引起, 以致经来腹痛, 所以体虚是本, 经痛是标。中医学很早就主张在适当时期内用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有“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因此宜于平时服药。肝郁型痛经, 治疗应在先兆期, 在经前出现胸闷, 胁胀, 小腹坠痛时即宜服用疏肝理气药。一般可以从出现预兆时起, 直服至行经初期止, 然后到下次经前再行服药。

    5 服药护理的方法

    痛经一般当月服药, 可于下月见效, 必须按月调治, 直至不服药, 而在较长时期中不再发作, 方属痊愈。待痛甚时方用药往往难以奏效。痛经愈后, 更须注意经期护理, 避免过劳, 保持精神愉快, 谨避风寒, 勿食生冷及刺激性食品, 以巩固疗效, 防止宿疾复发[10]。所谓长治久安此处也可受用。

    参考文献

    [1]马宝璋, 欧阳惠卿, 吴高媛, 等.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0.

    [2]郭志强, 王清, 刘艳霞, 等.郭志强妇科精华.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9.

    [3]梅乾茵.黄绳武妇科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1.

    [4]佘靖.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43.

    [5]朱南孙, 朱荣达.朱小南妇科经验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5.

    [6]王阿丽, 陈艳.王子瑜妇科临证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

    [7] 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市中医学校.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刘奉五妇科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6.

    [8]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钱伯煊妇科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5.

    [9]玄振一.名医玄振一医案选.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20.

    [10]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1.

    [收稿日期:2015-01-30] (陈霞?聂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