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609548
白内障手术前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UBM检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针对白内障手术前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100例白内障患者治疗前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采用UBM进行检查, 测量内容包括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情况以及人工晶体的位置, 探讨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术后患者前房深度明显加深, 前房角宽度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超声生物显微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046

    通过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眼前节结构的UBM扫描,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 确切定位人工晶状体襻的位置, 探讨人工晶状体襻对于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病例100例(100眼), 其中男53例 (53眼), 女 47例(47眼);年龄46~87岁, 平均年龄65.4岁;左眼43只, 右眼57只。所有患者均为老年性白内障, 糖尿病、色素膜炎、青光眼及其他眼病除外, 无眼外伤及眼部手术史。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48例(48眼),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52例(52眼)。

    1. 2 仪器与检查方法 术前、术后1周采用天津索维公司生产的SW-3200型UBM进行检查, 扫描频率为50 MHz, 扫描深度为5 mm, 显示范围为5 mm×5 mm, 分辨率为50 μm。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 被检眼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倍诺喜)表面麻醉剂充分麻醉后, 放置大小合适的无底眼杯于结膜囊内, 注入生理盐水, 手持探头于角膜中央和角膜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进行检查, 测量内容包括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情况以及人工晶体的位置、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所得图像存储、分析。
, http://www.100md.com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眼前节的改变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 前房角宽度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人工晶体襻的位置 100枚人工晶体共200个襻, 其中166个襻在囊袋内, 34个在睫状沟内;其中双襻均在囊袋内的70例, 有一个襻在囊内另一个襻在睫状沟内的26例, 双襻均在睫状沟内的4例;其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48例(48眼), 只有7例发生襻的位置未在囊袋内, 并且只有一侧襻在睫状沟内, 而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52例眼中, 23例襻的位置不准确, 并有4例双襻均在睫状沟内。
, http://www.100md.com
    2. 3 人工晶体对局部组织的影响 术后有2只眼发生睫状沟的晶状体襻推挤虹膜根部, 造成相应部位房角呈不同程度狭窄,眼压正常, 相应部位有轻微炎症反应。

    3 讨论

    白内障作为老年性眼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其手术形式多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而手术效果的评估对于指导医生如何提高手术技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至关重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特殊性在于即使在散瞳情况下裂隙灯、房角镜等常规检查手段仍很难确定人工晶体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UBM通过图象显示对眼前段疾病的诊断由Pavlin等1990年研制并首先应用于临床, 它是一种无创伤性的眼用超高频超声图象诊断系统, 可穿过透明及非透明组织(如角膜、虹膜、巩膜、睫状体等组织), 所以它不但能观察虹膜表面和房角表面的形态, 而且可以显示与房角形态相关的组织结构(如周边虹膜断面、虹膜根部附着位置、睫状体形态、后房形态), 从而完成对房角的整体观测[1]。房角检查中的操作利用的是水浴技术, 超声探头不接触眼球, 可减少机械性的干扰。UBM进行房角检查不依靠照明光, 可以在任何设定的照明条件下进行, 消除了光线对房角结构的影响[2, 3]。UBM同B超的成像原理相同, 可为检查者提供眼前段任意子午线上的二维图像, 利用机器本身提供的软件对所观察区域进行精确测量, 尤其适用于对白内障手术后人工晶体襻位置的观察, 可以精确测量晶体襻距离两侧睫状突的位置, 从而判断是否有人工晶体脱位、倾斜等问题, 为眼病的诊断和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提供重要依据[4]。
, 百拇医药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结果表明,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前者人工晶体的位置更为理想, 人工晶体的襻都在囊袋内, 光学部居于瞳孔中心, 光学部位位于虹膜之后, 与虹膜有一定的距离, 且双侧距离对称, 人工晶状体襻的良好位置, 能够避免人工晶状体襻对于色素膜组织的干扰及对血-房水屏障的损伤,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度增大, 能够减少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 对于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患者, 可以达到降低眼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伟蓉, 王宁利, 利华明, 等.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房角改变.中华眼科杂志, 1998, 34(5):330.

    [2] 魏雁涛, 孙慧敏, 袁佳琴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 21(3):172-175.

    [3] 宝力嘎, 刘玉杰.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5例.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 2005, 2(10):946-948.

    [4] 郭晓萍,高岩,陈刚,等.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改变.中华眼科杂志, 2004, 40(2):94-96.

    [收稿日期:2014-11-26], 百拇医药(赵静滨?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