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8期
编号:12614476
25—羟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及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在妊娠糖尿病发病(GDM)的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已经明确诊断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5例(GDM组), 正常妊娠89例(对照组), 组间比较血清胰岛素、甲状旁腺素、25-羟维生素D的变化, 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清胰岛素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P<0.05), 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略降低, GDM组降低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血清胰岛素含量与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25-羟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发病有关系, 且血清胰岛素含量与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呈负相关。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妊娠糖尿病;血清胰岛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的任何程度的血糖升高, 包括妊娠前未知的高血糖。妊娠糖尿病无论对孕妇还是胎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 妊娠糖尿病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学者对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内胰岛素抵抗相关, 维生素D在体内主要调节钙磷代谢, 参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及代谢, 目前研究发现其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该实验主要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为妊娠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2014年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5例(GDM组), 年龄30~40岁, 平均年龄(36.0±5.9)岁, 孕周24~28周, 平均孕周(26.3±2.2)周;同时选取本院妇产医院门诊就诊的正常妊娠患者89例(对照组), 入选患者年龄30~40岁, 平均年龄(35.2±5.1)岁, 孕周24~28周, 平均孕周(26.9±1.9)周, 所有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单胎妊娠, 妊娠糖尿病及正常妊娠者均不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家族史, 记录身高、孕前体重, 计算孕前体质量指数。两组间年龄、孕周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妊娠24~28周进行75 g葡萄糖粉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 空腹血糖5.6 mmol/L, 服糖后1 h 10.0 mmol/L, 2 h 8.5 mmol/L, 其中两项或两项以上达到或者超过正常值, 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 百拇医药
    1. 3 实验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清晨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5 ml, 静置待血清分离, 300 r/min离心10 min , 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 甲状旁腺素, 血清25-羟维生素D。

    测定方法:①25-羟维生素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所用试剂德国曼海姆公司生产。②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酶法, 试剂为德国罗氏公司生产。③甲状旁腺素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试剂德国罗氏公司生产。④血清胰岛素采用化学发光法 , 所用试剂德国罗氏公司生产。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清胰岛素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略降低, GDM组降低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血清胰岛素含量与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呈负相关。见表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可能与孕妇年龄、营养状态、体力活动减少、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相关, 妊娠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与2型糖尿病类似, 可能有相同的基因遗传易感性[1], 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升高[2], 妊娠后胎盘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孕酮等, 这些激素均为升糖激素, 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导致孕妇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多, 由于妊娠糖尿病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 这种胰岛素分泌增多不足以克服这种胰岛素抵抗, 导致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妊娠糖尿病发病的病因, 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后缺陷有关, 另有研究表明妊娠后孕妇体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 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同时有研究发现瘦素、脂联素、组织纤溶酶抑制物, 铁蛋白以及其他的炎症反应因子均可能参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3, 4]。

    维生素D是体内钙磷代谢的调节产物,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在体内以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形式存在, 经过羟化转化为有活性的维生素, 统称为25-羟维生素D。体内维生素D减少会导致肠道钙吸收减少, 血钙降低, 骨质疏松, 同时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长期血钙降低会导致血中甲状旁腺素的升高。维生素D的降低除了导致儿童发生软骨病及骨软化症外[5], 还易导致成人出现骨质疏松[6]。目前多项研究初步表明。血中25-羟维生素D降低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如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肥胖、肿瘤等。对于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目前研究认为, 维生素D可与胰岛B细胞内维生素受体结合, 激活促进胰岛素的分泌[7], 血液中低水平的25-羟维生素D可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 并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多项研究已经表明, 维生素D含量与2型糖尿病的进程呈负相关[8, 9]。
, 百拇医药
    妊娠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有类似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 的降低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是否与妊娠糖尿病相关目前研究较少。该研究中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 说明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前血糖大致正常, 妊娠后随着血糖升高的同时, 血清胰岛素及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水平升高, 25-羟维生素D的水平降低, 且血清胰岛素水平与维生素D的水平呈负相关, 由此推测25-羟维生素D的水平降低导致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并导致了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有一项前瞻性性干预研究, 对12例妊娠糖尿病妇女肌内注射维生素D后继续口服活性维生素D, 2周后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 而产后肌内注射及口服维生素D后则血糖及胰岛素无明显变化, 支持该实验结果, 但该样本量小仍需要大样本临床实验证实[10, 11]。, 百拇医药(刘颖?刘阳?张力心?刘九惠?魏畅?陈东禾?韦晓娣)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