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23期
编号:12647152
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3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情况, 为治疗口腔内科疾病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口腔内科疾病患者380例,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 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高, 根尖周炎及龋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临床上较常见的治疗手段主要有牙髓治疗及根管治疗。结论 口腔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 应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 从预防、治疗以及预后三方面全方位地降低口腔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口腔内科疾病;临床分析与诊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们逐渐加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在口腔疾病中, 口腔内科疾病占有重要地位, 其发病频率高, 常见的有龋齿、牙体修复、牙髓病、牙周病等。其中, 龋齿已被WTO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 青少年与儿童中, 龋齿的发病率较高, 可达60%~80%, 而1岁内的儿童患龋齿的几率更高,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健康。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2例, 女 208 例, 年龄2~71 岁, 平均年龄(40.1±6.5)岁。本研究主要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例数、疾病的分类、牙位以及治疗类型等。

    1. 2 分类标准[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一般可分为以下五大类:①龋齿:该类疾病又可分为浅龋齿病、中龋齿病以及深龋齿病;②牙周病:即牙周表现出脓肿、牙龈炎、牙周炎, 甚至牙龈及牙周出现联合病变;③根尖周病:根尖出现脓肿、牙根尖肉芽肿以及急性或慢性根尖周炎;④牙髓病:牙髓坏死、牙髓变性、急性或慢性牙髓炎;⑤其他口腔内科疾病:畸形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着色等。

    1. 3 治疗方法 治疗口腔疾病时可根据不同分类对症治疗[3]。①龋齿:一般采用填充术, 即清理患者的牙面, 然后扩大龋洞口, 用挖匙去除腐质, 再用温水清理龋洞, 处理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龋洞与咬合面, 注意在接近牙髓的洞口给予氢氧化钙剂以保护牙髓, 最后采用玻璃离子粘固粉对其填充, 并在修整成形后的牙体上涂上凡士林。②牙周病:主要采用牙周刮治、牙周上药及牙龈切除手术等进行治疗。首先应除去患牙菌斑以及牙石, 并对其牙面进行适当磨光;而若患者的牙周袋比较深且较为敏感, 则应适当给予局部麻醉处理, 再对其松动牙齿行牙固定术。③牙髓:主要治疗手段为失活封药、干髓术及去髓术, 根管治疗和充填术。若患者病情较轻, 则可先制备洞形, 然后清除坏死组织, 窝洞消毒后, 再进行填充;若为急性牙髓炎, 则采用开髓引流术, 使炎性物质流出;对于骨膜下脓肿患者, 则采用局部切开的方法, 并进行引流, 必要给予止痛药。④其他:口腔内科疾病患者应依据患者具体患病状况对其治疗。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本院收治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根尖周病与龋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其次为牙周炎以及牙髓炎, 主要分布情况如下:根尖周病患者112例, 男61例, 女51例;龋齿患者103例, 男54例, 女49例;牙周炎患者78例, 男43例, 女35例;牙髓炎患者65例, 男38例, 女27例;其他22例, 男13例, 女9例。

    3 讨论

    在我国口腔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各类型牙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关联的, 通常人们把龋病和牙髓病以及根尖周病称为牙病发展的三步曲。由此可见, 对于该病的治疗患者应尽量遵守尽早及时的治疗原则。

    本文选取患有牙周疾病的患者, 均施予洁治术, 对牙石、菌斑进行清除, 对出现牙齿松动的患者, 给予固定术给予纠正, 且所有患者在接受对症治疗后, 均痊愈。研究结果显示, 口腔内科疾病的患病人群, 男性所占比例略高于女性, 表明男性容易忽视对口腔疾病的关注程度;此外, 分析发现根尖周病以及龋齿是口腔疾病中易发疾病类型。龋齿和根尖周病的发病率较高;根管与牙髓治疗术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4]。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 为有效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减轻其对患者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应该加强宣传口腔卫生知识, 加强人们对口腔的保健意识, 并且树立正确刷牙的观念,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做好预防工作。此外, 对于患者应及早地进行相关对症治疗, 同时治疗后应做好清洁护理工作, 出现不良情况应及时就诊, 从而从预防、治疗以及预后三方面去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此外, 口腔损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某些内科疾病的早期表现[5], 因此口腔科医师还应具备相应的全科知识。

    参考文献

    [1]郭慧丽. 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5): 472-473.

    [2]邵刚. 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探析. 大家健康, 2013, 7(11):33-34.

    [3]孙延滨.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 健康大视野, 2012, 20(11): 64-65.

    [4]章巧丽.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健康必读杂志, 2012, (11):65.

    [5]哈斯也提·玉素甫. 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9):161.

    [收稿日期:2014-05-09], http://www.100md.com
------
    史绍英 王成良 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情况,为治疗口腔内科疾病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口腔内科疾病患者38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高,根尖周炎及龋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较常见的治疗手段主要有牙髓治疗及根管治疗。结论口腔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应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从预防、治疗以及预后三方面全方位地降低口腔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口腔内科疾病 临床分析与诊断

    【分类号】R78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加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在口腔疾病中,口腔内科疾病占有重要地位,其发病频率高,常见的有龋齿、牙体修复、牙髓病、牙周病等。其中,龋齿已被WTO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青少年与儿童中,龋齿的发病率(史绍英 王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