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5期
编号:13127318
介入栓塞和开颅手术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5日 许奕聪 林运全 郑泽洲
介入栓塞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脉瘤为脑动脉管壁局部膨大扩张所形成的一处瘤状突起,其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手术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 予治疗组以介入栓塞术, 予对照组以开颅手术, 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并根据预后情况进行等级评定, 可得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9.66%, 死亡率为3.4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1.85%, 死亡率为25.93%。治疗组术后发生脑梗死、脑积水、再次出血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 预后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术具有手术微创、高优良率、低死亡率、少并发症等特点, 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

    【关键词】介入栓塞术;开颅手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脉瘤为脑动脉管壁局部膨大扩张所形成的一处瘤状突起, 其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1]。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急, 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提出有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 本院对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 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35~79岁, 平均年龄为(46.5±3.9)岁;脑动脉瘤大小在2.2~30.1 mm, 平均8.9 mm;按照HUNT-HESS等级系统进行分类, 可得Ⅰ、Ⅱ、Ⅲ、Ⅳ级分别有13例、23例、12例、8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

    1. 2. 1手术方法介入栓塞术:①全麻;②股动脉穿刺后置入6F动脉鞘;③进行颅内血管造影, 找到脑动脉瘤的位置后给予三维扫描, 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④经6F导引导管将预塑形的微导管在微导丝指引下超选入动脉瘤内;⑤经微导管推送微弹簧圈至瘤体内, 必要时采用支架辅助手段, 完全封闭脑动脉瘤, 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 检查无异常后撤出手术器械。

    开颅手术:①全麻;②逆行或顺行分离解剖外侧裂, 打开颈动脉池、鞍上池等, 沿颈内动脉走向寻找脑动脉瘤并显露脑动脉瘤颈;③用脑动脉瘤夹将脑动脉瘤颈夹闭, 检查瘤颈夹闭妥当、载瘤动脉通畅后, 视病情需要决定回纳骨瓣或去除骨瓣、关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