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4期
编号:13128360
中药外敷治疗婴儿湿疹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4期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外敷治疗婴儿湿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3例婴儿湿疹病例, 随机分为两组, 甲组3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乙组29例采用中药外敷治疗, 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S评分以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婴儿湿疹, 可有效缓解湿疹瘙痒症状,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外敷;婴儿湿疹;效果湿疹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 婴儿比较多发, 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出现的一种剧烈瘙痒的皮肤炎症反应。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当前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西药治疗, 但不能彻底根治且有副作用。本次研究中, 主要给予患儿采用中药外敷治疗, 分析其治疗效果, 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抽样选取本院从2013年1~11月收治的63例婴儿湿疹病例, 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男38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为(9.12±1.21)个月, 就诊时病史时间少于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对比分析。

    1. 2诊断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皮肤学会皮炎诊断标准中必备两项:①瘙痒症状;②具备年龄特征以及典型表现;排除鱼鳞病、银屑病、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疥疮;严重的肝肾疾病;血液病患者。

    1. 3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 甲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给予患儿外擦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且要在红斑皮损处1天擦1次, , 丘疹渗液处擦2次/d, 干燥增厚处3次/d。乙组采用中药饮片煎煮并用药水进行外洗, 少量内服。基本方为:地肤子20 g、白鲜皮20 g、生甘草10 g、黄柏20 g、牡丹皮20 g、黄芩20 g、芦根30 g、苦参20 g、白芷20 g、滑石粉20 g、薄荷20 g、生石膏粉50 g。根据分型在基础上方上加味, 红斑渗出型加黄连15 g、蒲公英30 g、苍术20 g、泽泻20 g。脂溢型可增加丹参20 g、虎杖20 g、佩兰20 g、藿香20 g;干燥增厚者, 可增加桃仁20 g、玄参20 g、生地黄20 g、百部20 g。上述药物1剂用水煎煮2次, 药汁混合3000 ml, 均匀混合之后, 给予患者内服50~100 ml, 待药物稍凉后可用于全身泡洗0.5 h, 将水温控制在38~40℃, 擦干身体后不需采用清水冲洗保持药物的浓度, 1次/d。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30 d 1个疗程治疗, 并给予患儿家属一份婴儿湿疹家庭护理指南, 耐心解答患儿家属的问题。

    1. 4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疗程结束后根据皮损严重度计分法(ADS)进行统计。评分情况:严重度1为红斑面积Ⅰa;严重度2为丘疹渗液面积为Ⅱa;严重度3为干燥增厚面积为Ⅲa。ADS=I a×1+Ⅱa×2+Ⅲa×3。总积分为1~300分。根据ADS评分情况判定疗效标准:痊愈:皮损消失, ADS 0分;显著改善:皮损症状改善, ADS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多于70%;改善:皮损改善, ADS与治疗前相比减少为30%~70%;无效:皮损正者无明显变化, ADS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多于30%[1]。

    1. 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DS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 ADS评分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ADS评分,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患者治疗前后的ADS评分情况( x-±s)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前后评分差

    甲组34102.5±8.1230.4±2.7870.8±10.54

    乙组29101.2±7.2115.1±2.4185.1±9.74

    2. 2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甲组痊愈13例, 显著改善10例, 改善3例, 无效8例, 痊愈率为38.2%, 乙组痊愈17例, 显著改善6例, 改善3例, 无效3例, 痊愈率为58.6%, 乙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湿疹为一种临床多发常见的皮肤科疾病, 该疾病造成的皮损具有反复发作性、瘙痒、对称性以及多形性等特点。分析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等内因作用下, 以及食物、气候变化、生活环境等外因作用下均可能导致湿疹疾病的发生[2]。临床治疗时, 应根据患者的病程、皮疹形态以及病史等情况确诊患者疾病, 一般湿疹主要表现为丘疱疹、丘疹、红斑为主, 中央出现明显皮疹, 并向四周蔓延, 具有明显的渗出性。病程不规则, 会表现为反复发作, 剧烈瘙痒。临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 西医认为该病发生与特异性过敏体质密切相关, 较难改变体质, 认为湿疹是无法改变, 采取对症措施治疗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而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寒、热、虚、实四类, 并根据不同类型, 给予对症药物调整改善。婴儿体质尚未确定, 可后天进行改造。因此, 在确诊患儿疾病后应给予早期有效治疗。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湿热内因, 因此治疗时应以清热去燥为治疗原则[4]。采用中药饮片煎煮治疗, 在多种方剂的共同作用下, 可起到抑制病菌、清热解毒, 祛湿止痒功效。本次研究中, 乙组患者治疗后ADS评分明显少于甲组, 甲组的痊愈率为38.2%, 乙组的痊愈率为58.6%, 乙组ADS评分、痊愈率与甲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给予婴儿湿疹患儿采用中药外敷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应用效果显著。同时临床用药治疗时, 应选择刺激小的药物, 外洗前控制合适的问题, 并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 减少搔抓, 有利于患儿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谢晓平, 杨钊, 罗敏.食物不耐受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婴儿湿疹中的诊疗应用.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 35(4):162-164.

    [2]孙会, 王凯.康复新液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观察.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3, 21(12):1186-1187.

    [3]郑磊, 李云玲, 宋莉莉.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婴儿湿疹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4, 43(1):51-52.

    [4]郝景平.婴儿湿疹中药药浴60例的护理疗效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31):143-143.

    [收稿日期:2014-03-20], 百拇医药(武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