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682963
本院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信息,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收集的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在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品19个品种,产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71%),儿科患者次之(271%)。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主要为七叶皂甙钠针,有180例,占861%,其次为抗病毒药物,如双黄连粉针、喜炎平针等,有24例,占11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寒颤居多,占(611%),其次为皮肤症状及附件损害。其中新的、一般的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1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及时对症处理,对原患疾病影响小。结论 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疗效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应用;分析报告

    中药注射剂是采用中药饮片经提取、净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
------
    余旭东 杨季菱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信息,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本院2010~2012年收集的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21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品19个品种,产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71%),儿科患者次之(27.1%)。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主要为七叶皂甙钠针,有180例,占86.1%,其次为抗病毒药物,如双黄连粉针、喜炎平针等,有24例,占11.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寒颤居多,占(61.1%),其次为皮肤症状及附件损害。其中新的、一般的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1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及时对症处理,对原患疾病影响小。结论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疗效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分析报告

    【分类号】R286

    作者单位:450000河南省中医院(余旭东);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中药注射剂是采用中药饮片经提取、净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浓溶液[1]。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中药新剂型,按给药途径可以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