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0347
推拿手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陈笑晔
第1页

    参见附件。

     脑性瘫痪是指脑在未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而引起的非进行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障碍及行为异常。小儿脑瘫按其临床表现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六种。其中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因此能否有效抑制痉挛状态,或是缓解痉挛状态,是临床上提高小儿脑瘫痉挛型康复效果的关键。中医推拿对痉挛的治疗自古都有,因此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结合小儿脑瘫现代康复功能的需要,将推拿手法治疗运用于痉挛型脑瘫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儿病例全部来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河南省螺河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36例,符合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分型标准[1]。按年龄、性别、症状类型进行随机分配设计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8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症状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强调功能训练为主,包括抬头训练、翻身训练、坐立训练、爬行训练、跪立训练、行走训练;观察组在神经发育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推拿手法,强调刺激患儿的经络穴位,使之气血流通,缓解痉挛肌的张力,同时增强弱化的拮抗肌的肌力。两组患儿均有治疗师一对一的训练,2次/d,40 min/次,每周6天,20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 结果与讨论

    治疗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痉挛状态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2。

    推拿又称按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