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351759
溶栓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与房室传导阻滞(AVB)合并发生采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科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AIMI合并AVB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非溶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40例中,死亡4例,占10%;对照组40例中,死亡17例,占42.5%;观察组AVB发生9例,占22.5%,对照组织共23例,占62.5%,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与房室传导阻滞型心律失常合并发生时,积极采用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为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 溶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社会经济在近年来呈迅猛发展表现,显著提高了公众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不断调整,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心血管疾病人群逐年增多,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占有较高的比例,房室传导阻滞(AVB)为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危险性的心律失常类型,AVB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合并发生时,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可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科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AIMI合并AVB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非溶栓治疗,回顾资料并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患者共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55~75岁,平均(69.2±3.4)岁。均与AIMI合并AVB发生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即:①相较正常上限,肌酸激酶(CK)指标水平与同工酶(CKMB)指标水平是其2倍。②均存在缺血性胸部疼痛史。③采用心电图(ECG)检查显示,avF及Ⅱ、Ⅲ导联ST段呈动态演变,抬高在0.1 mV以下。④ AVB经ECK检测和ECG检测确认为Ⅰ度、Ⅱ度、Ⅲ度。排除年龄>75岁,有溶栓禁忌证,ST段抬高>0.1 mV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

    1.2 方法 两组均依据AMI常规治疗方案给予积极救治,包括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卡托普利等应用。观察组在常规方案积极救治的基础上,加用约150万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且药物在30~60 min滴完,并配合肝素药物和低分子肝素药物应用。对两组ECG变化连续72 h进行监测,并对心肌酶谱变化每天行1次检查。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例中,死亡4例,占10%;对照组40例中,死亡17例,占42.5%;观察组AVB发生9例,占22.5%,对照组织工23例,占62.5%,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病发心血管疾病以后,呈AIMI症状出现时,有较高AVB症状发生率,其相关机制为冠状动脉除负责左室下壁血供外,并需完成房室结血供[2]。故AIMI缺血发作症状及房室结损伤情况较易发生,多继发于窦房结动脉低灌注后。另外,分布于房室结的K+呈增加表现,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较为显著,也为发生AVB的诱发因素。结合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栓方案治疗前壁病发AMI类型且伴有束支传导阻滞类型患者预后良好,临床病死率中21%的下降[3]。
, 百拇医药
    本次研究中,在行24 h救治后,明显降低了观察组患者AVB发生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溶栓效果较为理想,且降低了死亡率。一般情况下,AMI急骤发生的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实施造影检查,有80%的患者存在阻塞性血栓形成。相关研究显示,患者病发冠状动脉阻滞后的病情初期,并无固定的心肌坏死范围,积极对血管进行干预,使共迅速恢复至原有状态,可使受损的心肌状况得到明显改善[4]。故采取溶栓的方式及早治疗AIMI,可有效开通右冠动脉,显著改善缺血状况,严重心律失常得以纠正,为提高存活率起到了保障性作用[5]。

    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且合并多项基础疾病发生,在病发AMI后,有无应用溶栓的方案治疗,死亡事件均呈较高水平。而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多与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无明显ECK病变显著,临床典型症状缺乏相关。故需掌握其主要适应证为ST段抬高,且在年龄方面限制不严格。经溶栓治疗显著,本次观察组病死事件发生率,AVB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综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与房室传导阻滞型心律失常合并发生时,积极采用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为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柳万千,王晓丽.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诊治现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156158.

    [2] 任海斌,钟永根.急性心肌梗死6 h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评价.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3):155156.

    [3] Wilson SH, Bell MK, Rihal ES, et al. Infarct artery reocclusion after primary angioplasty, stent placement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Heart,2001,141(5):704710.

    [4] 胡大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业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8,47(2):170174.

    [5] Haim M, Hod H, Kaplinsky E, et al. Frequency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high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in patients with a first nonQwav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l.1997,79:674676., 百拇医药(郭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