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262
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杨卓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胃食管反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1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到 96.7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奥美拉唑;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黏膜组织损害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5%有GERD[1]。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60岁是高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2∶ 1~3∶ 1)。我国发病率相对较低,病情亦较轻。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胃食管反流患者60例,进行奥美拉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胃食管反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8岁;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1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指食管溃疡完全愈合。有效:指治疗后较治疗前内镜下仅改变工级。无效:指治疗前后病变无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且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到 96.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病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中包括食管本身及其他防御机制的缺陷,胃所起的作用,反流物性质,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他疾患的作用等。正常情况下食管有防御胃酸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侵袭的功能,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廓清功能及食管黏膜组织抵抗力。反流性食管炎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食管抗反流屏障食管抗反流屏障指在食管和胃连接处的一个解剖区域,包括食管下括约肌(10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脚(His角)等,各部分的功能和结构上的缺陷均可导致反流,其中最主要的是LES的功能状态。LES是食管末端3~4 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LES静息压为1.33~4.00kPa(10~30 mm Hg),可防止胃内容物进入食管。LES部位的结构受到破坏时可使LES压力降低。

    3.2 治疗方法 ①有典型症状,如烧心、反流,内镜下发现食管炎,排除其他原因食管炎后可确立诊断。无内镜下食管炎,24 h食管pH检查阳性时诊断也可确立。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治疗:标准剂量PPI,2次/d,共7 d,治疗有效则可诊断。②不典型症状如咽喉炎、哮喘、咳嗽、胸痛的患者应结合内镜、24 h食管pH、PPI试验性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且极易复发的疾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坚持长期治疗(维持治疗)。长期以奥美拉唑20 mg1次/d作为维持剂量,可以将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率从54%~75%降至11%~23%。一项26个月的随访研究提示,长期应用促动力药西沙必利20 mg1次/d能有效防止反流症状的复发。抬高床头15~20 cm可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以下措施可减少反流:戒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9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