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8477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与血浆hsCRP、D—dimer关系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刘怡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突发的冠脉事件可造成心肌梗死、心衰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是目前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费用高,很多患者难以接受,具有相当的局限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反映了全身主要血管区域的总发展趋势,通过颈动脉超声可方便无创地评价颈动脉壁的病变。颈动脉与冠状动脉有相似特点,国内外资料已证实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存在良好的相关性[6]。IMT的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早期特征,而斑块形成则可反映 AS的程度。本研究中,冠心病组IMT、Crouse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进一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镜像关系,提示颈动脉IMT异常增厚及斑块形成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信号之一,可间接预测 CAD。冠心病组中AMI、UAP、SAP三个亚组IMT,Crouse积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一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尚不能准确反映冠状动脉脉斑块的不稳定性。

    C反应蛋白(CRP) 是一种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机体在炎症、组织损伤时明显升高,能反应机体内炎症反应的变化程度。hsCRP是使用更灵敏的检测方法检测微量CRP以区分低水平的体内炎症状态。hsCRP 作为心肌炎、心肌梗死的标志物,已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7],hsCRP水平在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的斑块不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hsCRP作为健康人群首发冠脉事件的强力预测物,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与SAP患者比较,UAP患者hsCRP水平较高,而AMI患者hsCRP水平进一步升高,与董平栓等[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hsCRP的水平可一定程度的反映AS炎症的强弱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目前认为中除了内皮损伤、脂质浸润、炎症学说外,凝血、纤溶功能改变或血栓形成也是冠心病发病机制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和发展是由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缺陷所致[9],凝血活动增强以及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纤溶活动等减低是发生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冠心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高凝状态、体内血栓形成[10]。D—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疾病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敏感性指标之一[11],是血栓前状态的敏感指标。近年的研究显示D—dimer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方面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D—dimer升高显著,提示凝血和纤溶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冠心病不同缺血状态下血D—dimer水平不同,与SAP组比,UAP、AMⅠ组患者D—dimer水平显著升高; AMI、UAP组两组比较,D—dimer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提示,UAP与AMI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或有新的血栓形成,D—dimer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一个监测指标来指导临床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综上,早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随访,有助于早发现冠心病高危患者,有利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hsCRP、D—dimer的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反映斑块的稳定性的可靠指标。本研究中,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组血浆D—dimer、hsCRP浓度与IMT及Grouse积分呈正相关;血浆D—dimer同时与hsCRP有较好的相关性。提示颈动脉超声结合血hsCRP、D—dimer的检测,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缺血状态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早期预测冠脉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适合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本研究由于样本含量较少,进一步的阐明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Lucas A R, K orolR, Pepine C J. Inflam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 some thoughts abou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irculation,2006, 113 (17):728—e732.

    [2] Saigo M, Waters D, Abe S, et al. Soluble fibrin, Creactive protein, fibrin ogen, factorⅦ, anithrombin, proteins C and S, tissue factor, d—dimmer, and prothrombin fragment 1+2 in men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45 years of age. Cardiol,2004, 94(11): 1410—1413.

    [3] 王慧婷,史凯蕾.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7,34 (2):141—143.

    [4] o′Leary DH, Polak J F, Kronmal RA, et al. Carotid—artery intima and media thickn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older adults.N Engl J Med, 1999,340:14—22.

    [5] Crouse JR, Harpold GH, Kahl FR, et al.Evaluation of a scoring system for extracrani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extent with B—mode ultrasoun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2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