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1期
编号:12252130
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评估与护理安全防范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1期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评估与护理防范对策,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患者高危因素评估临床资料。结果具有高危因素患者:有自杀观念9例;有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21例;自伤自残17例;他伤他杀13例;毁物11例;纵火3例;外走15例;住院期间2人发生自伤自残行为;5人发生他伤行为;3人毁物;无1人发生自杀、纵火及外走。发生自伤自残患者及他伤患者及护理人员,经过及时对症处置,精心治疗和护理,除1名护理人员和1名患者仍留有轻度瘢痕,其余均恢复良好,未留有功能障碍。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及时正确评估,认真填写高危因素评估表,并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确保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护理安全;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的健康安全或涉及的利益、法律问题的意识都不断增强,近年来医院所发生的医患纠纷,患护矛盾事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1-2],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疾病或躯体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自伤、自杀、他伤、他杀、外走、毁物等行为,精神疾病特征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3]。
, 百拇医药
    因此,做好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高危因素评估,并做到有效防范显得极为重要。评估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收集患者资料的过程。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对护理活动提供依据。由于精神患者极具危险性,做好其高危因素评估,并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对遭受伤害的患者及护理人员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保护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以达到避免医患纠纷,保证护理安全的目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科(精神科女疗区)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17名患者,高危因素患者共计89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32.6岁,占同期年入院人数的17%,其中均受精神症状支配,受幻听支配的55例,受妄想支配的34例,均达好转程度出院。

    1.2临床表现有2例趁午间工作人员少时,利用上卫生间之机,用水泥及砖块划伤自己腕部,伤及表皮出血;有3例受幻听及妄想支配,将所住病室玻璃用手砸碎,除1人将手轻度划伤外,其余2例手均未受伤;5例他伤,其中有3名护士分别在约束兴奋、冲动患者时,1人被咬伤,2人手背被抓伤;另有2例,1例是被同病室患者将眼部划伤,致眼角膜撕裂约3cm伤口,另1例一名患者将另一名患者脸部抓伤,伤及真皮有渗血,均发生在夜班。
, 百拇医药
    1.3结果10例受伤患者及护理人员均恢复良好,无在院死亡及严重合并症。其中除1名患者脸部留有较浅瘢痕,1名护理人员手部留有轻度瘢痕外,其他8例均无明显瘢痕,功能恢复良好。

    2护理

    2.1对于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将其安置于重症监护病室,严密看护,做好周围环境设施安全检查,新入院患者更衣过程中,避免将危险物品留于病室,必要时遵医嘱实施保护性约束。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做到定时给患者更换体位,按摩肢体受压部位,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肢体肿胀、皮肤黏膜破溃、臂丛神经麻痹和压疮,做到定时喂水、喂饭,根据具体情况协助二便。对于木僵患者,由于患者意识清晰,但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在患者面前议论病情,不激惹患者,防止其突然冲动伤人,同时防止其他患者伤及该患者。对于自杀的患者,要做到出入跟随,24h不离视线,了解患者病史中自杀行为方式及采取的工具,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 百拇医药
    2.2要加强专科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除要加强“三基三严”知识学习外,更要加强对精神科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操作的技能学习,尤其是新上岗的年轻护士,首先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增强工作责任心,在临床工作中,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范因护理过失导致的护理纠纷[4]。

    2.3严格按医嘱用药,要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按方法足量服用,要服药到胃,特别是对病史中有服毒自杀的患者更应注意,防止其积蓄药量一次吞服而发生意外;对拒药患者要多加劝慰,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依从性;对于强行拒药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替代办法,以保证药物量摄入控制症状。

    2.4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后反应。对高危因素的患者,严密观察其情绪、语言、行为的变化,从中发现冲动等先兆,做到心中有数防范在先,对于有自杀言语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了解内心体验,给予正向积极引导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内心焦虑抑郁情绪[5]。对于外走的患者要集中管理,对其活动场所做到环境安全检查,出入跟随,做好交班,做到高危患者人人心中有数。
, http://www.100md.com
    2.5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做好床头交接班,对危险事件评估要有前瞻性,做到五知道、四了解、四掌握、四及时,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隐患,工作中相互协作、默契配合,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2.6根据病房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护理班次,适当增加节假日、午班、夜班、重点时段护理人员人数,确保护理安全。

    2.7根据受伤患者及护理人员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分别给予局部碘伏消毒、缝合、无菌纱布包扎,必要时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对受伤程度重的护理人员及患者,分别给与心理安抚,同时积极与医生及患者家属沟通,争取家属理解,避免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

    3小结

    通过对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的及时正确评估,并对其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使患者和护理人员伤害降到最低,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缪薇箐.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1.

    [2]陈桂菊.ICU护理安全探讨.基础医学论坛,2009,13(12):362-363.

    [3]陈淑清,王淑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4,3:65.

    [4]朱英华.急诊科护理纠纷和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杂志社,2011,27(9):55.

    [5]陈淑清.精神科临床护理.长春出版社,1992,5:60-61., 百拇医药(那丽娜 付秀华)